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浅谈教师教育行为异化的原因与对策:体育行为异化
 

浅谈教师教育行为异化的原因与对策:体育行为异化

发布时间:2019-01-17 03:43:43 影响了:

   [摘要]:教师教育行为异化可分为外显教育行为异化和内隐教育行为异化两大类。不管是外显教育行为异化还是内隐教育行为异化,都会对教育事业造成极大的危害。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客观因素,也有教师主观原因。我们可以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和树榜样、抓典型以点带面等方面寻找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异化 教育行为 教育异化 对策
  异化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这一概念所反映的实质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解释。王若水先生早在一九六三年就给异化作了一个中文界定,即“主体由于自身矛盾的发展而产生自己的对立面,产生客体,而这个客体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而凌驾于主体之上,转过来束缚主体,压制主体,这就是异化。”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是同阶级一起产生的,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了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异化活动中,人丧失了能动性,遭受异化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种“异化”现象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如果不加以改变,反过来又会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从教育领域来看,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异化现象,这种异化现象的存在,背离了教育的本义与宗旨,严重削弱了教育的功能,影响着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的实现。下面我们以教师教育行为异化为例来简单谈谈其表现、危害、原因及对策。
  一、什么是教师教育行为异化
  心理学界对“行为”内涵的理解有很大的分歧。主要分为三大流派:一派认为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一派认为行为是内隐性的心理过程。该派强调信息加工、认知评价、问题解决等内隐行为的复杂历程,而对于外显的、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却不太重视。还有一派认为行为除可被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外,也包括内隐性的心理过程。总之,行为在心理学中的含义十分广泛,它既包含了外显的行为变化,也包含了内隐的心理过程。基于以上对行为的理解,我们可以把教师教育行为界定为:教师教育行为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外显行为和内隐心理过程的总和。
  教育异化是近一段教育学术领域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对其含义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普遍的意义上来讲,对教育异化的理解是基于对异化概念的理解的。异化,拉丁文是alienatio,含有疏远、转让、分离等意思。马克思认为,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借鉴马克思关于异化概念的分析,万作芳认为“教育异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教育本身失去了它在本义上作为人培养下一代使之更好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手段而反过来操纵了下一代人,使人的发展成为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人失去了其本来面目,被教育所操纵,教育把人异化了。”
  基于以上对“教师教育行为的理解”和“教育异化”的理解,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师教育行为异化:教师教育行为异化是指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行为背离了教育的本义与宗旨,不但不能有益于教育目的和价值的实现,反过来反而危害到人的发展,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的现象。
  二、教师教育行为异化的表现与危害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教育行为异化的表现有很多种,从行为的性质上分,可以分为教师外显教育行为异化和教师内隐教育行为异化。不管那种类型的教育行为异化,其危害都是十分大的,轻者影响教师形象,损害学校声誉;重者侵害学生权益,造成严重恶果,严重背离教育的目的与宗旨,给教育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下面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师教育行为异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分别加以讨论。
  (一)教师外显教育行为异化
  教师外显教育行为异化又有许多具体的表现形式,下面就教育实践活中可以观察到的比较普遍的外显教育行为异化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加以列举和分析。
  1.教师外显教育行为异化表现之一:以营利为目的的外显教育行为异化
  这一类的教育行为异化是教育实践中比较常见、影响较大且极具争议的教育行为异化现象。如在新闻报道中我们不断地看到一些教师,要求学生到自己举办的或推荐的培训班里交费学习,否则在正常的班级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讲或少讲,或者是不认真讲,本应是应尽的教育职责异化为个别教师谋取个人经济利益的手段。这种教育行为异化现象,不仅侵害了学生的经济利益,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也让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受到了损害,让社会对教师职业群体产生误解,进而给学校声誉和教育事业带来危害。当然,我们必须把这一教育行为异化现象与教师合法的营利行为区别开来。
  2.教师外显教育行为异化之二:以满足个人私欲为目的的外显教育行为异化
  这一类的教育行为异化是教育实践中比较极端的教育行为异化现象。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例来看,这一类教育行为异化常常打着“个别辅导”、“开小灶”、“个别谈话”等冠冕堂皇的借口,实际上是为了满足教师个人的极不正常的私欲,对异性学生进行非法侵害。这种教育行为异化实质上是一咱犯罪行为,它严重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利,败坏了教师形象,造成严重的事故与后果,应依法予以严惩。
  3.教师外显教育行为异化之三:教师个人职业能力不足造成的教育行为异化
  这一类教育行为异化是教育实践中比较常见且容易忽视的教育行为异化现象。因为这种教育行为异化大部分情况下是教师的“无心之过”,或者是“好心办坏事”。这一类教育行为异化主要表现为教师个人在学生面前或教学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如在学生面前抽烟、喝酒、说不文明的话;给学生开过火的玩笑;不经意地讽刺挖苦学生等。这一类教育行为异化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大的危害,其实是教师职业能力不足的表现之一。教师职业是一个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职业,教师的一言一行莫不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当教师这些不符合教育职业的随意行为出现时,实际上已经给学生造成误导与困惑,使教育工作的功能和效率大打折扣。
  以上几种教育行为异化只是教师外显教育行为异化具体表现形式中较为突出的几种,其它的次要的表现形式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教师内隐教育行为异化
  教师内隐教育行为异化是不太容易观察和发现的教育行为异化现象。就其表现来看,主要表现为教师的错误思想、个人品德中的消极品质和不合理的教育理念。这种类型的教育行为异化现象由于其具有内隐性,不易观察发现,所以常常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误导作用,进而与教育目的背道而驰。
  这两大类的教师教育行为异化现象并不是相互割裂、互不联系的,二者有时候会相互转化、互为因果。所以,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当对这两种类型的教育异化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研究对策,尽可能地减少其危害。
  三、教师教育行为异化的原因分析
  不管是教师外显教育行为异化,还是内隐教育行为异化,都有其深刻的主客观原因。在教育实践研究中,我们必须对造成教师教育行为异化的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找到问题的症节与关键,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具体来讲,造成教师教育行为异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
  不可否认,教师教育行为异化受社会功利思想的极大影响。当今社会是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我国又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以经济为中心,以经济效益评价人的价值的偏面观点难免影响到教师的思想和看法,再加上通货膨胀下高物价给教师个人生活带来的经济压力,使得报酬和待遇偏低的教师队伍中的一部分人的思想受到影响,进而产生了不合职业要求的观念和行为,造成异化。
  (二)不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
  应当承认,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等方面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破解制度瓶颈,进一步释放教育管理的活力。当教师的合理诉求得到满足和保障时,教育行为异化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三)教师个人的主观因素
  除了客观上的原因,教师个人主观因素也是造成教师教育行为异化的重要因素。教师个人存在的错误教育理念、消极品质、错误思想等都会对教育行为异化门生重要的影响。当教师个人具有科学的价值观、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崇高的教育理想与信念时,教育行为异化时,就会得到自我监督和矫正。
  四、解决教师教育行为异化的对策
  通过对教师教育行为异化的表现、危害和原因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尝试,以解决教育行为异化问题。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主旋律,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教育行为异化失去应有的土壤。
  社会风气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对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当社会主流价值观得到弘扬,人们对各种不适当的思想和行为保持警惕时,教育事业的发展就会更加顺利。因此,面对社会上种种非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我们非常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教育行为异化失去应有的土壤。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完善教育管理制度,破解教育行为异化的制度瓶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原有的教育评价制度、教师薪酬制度等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足,再加上现实生活中教师职业的待遇与地位与其它行业相比还处于弱势地位,这势必为教育行为异化提供了借口。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教育制度改革,完善教育管理制度,使之进一步合理适时,提高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调动教师队伍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缩小教育行为异化的空间。
  (二)加强教师教育工作,在教师教育工作中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建立质量合格、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教师教育行为异化的因素中,教师个人因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师教育工作,在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职后培训中,不但要重视其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提升,更要重视其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和科学教育观念的确立,只有这样才能从教师思想的源头上防止教育行为异化。
  (三)树榜样,抓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教师队伍良好风气的发展,遏制不良风气
  为了防止教育行为异化现象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我们应该重点抓好教师队伍中的正面榜样和反而典型的树立。通过树立榜样,让那些踏实认真、敬业奉献、尽职尽责的优秀教师的个人价值得以实现,使其工作精神和工作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同。同时,通过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严重侵害学生权益的典型的教育行为异化的例子予以严惩,遏制不良风气以示警戒,既纯洁教师队伍,又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吸取其教训,促进教师队伍良好风气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教育行为异化有着其深刻的社会客观因素和复杂的主观原因,同时教育行为异化也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教育行为异化一旦产生,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因此,我们既不能对此掉以轻心,也不能畏难不前。应当相信,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正确对待,找到原因症节所在,就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对策。
  参考文献:
  [1]万作芳.论教育异化[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2]吴支奎.论课程与学生幸福-基于知识意义的视角[J].教育评论,2009,(5):48-51.
  [3]胡斌武.课堂教学伦理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4]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钱雨.是谁发明了学校――一个小学生的责问和一个教育者的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06,(6):76-78.
  [6]孟兆山.新课堂中教师行为的异化[J].当代教育科学,2005,(6):6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