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小学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尝试]阅读教学的思考
 

[小学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尝试]阅读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2-06 03:59:52 影响了: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并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结合各项训练活动。
  
  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如果给学生硬性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好好地引导学生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做到心中有数。低年级的教师此时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例如笔者给学生讲12生肖的故事,最后笔者问:“为什么老鼠排在第一位了,它那么小,还怕猫。”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笔者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笔者讲,笔者提示《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这时学生读得可起劲了。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基本功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儿所讲的对话不是语言学的“对话”,而是一种教育理念。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多向交流、深层交流,不仅具有人与人的言语交际特征,更突出的是人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在读文章时的理解、体味、批判、反思、运用及两个或更多人在读文章时的言语交流与碰撞。
  引领学生体味文中字词句的含义理解词句在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中获取感知的最基本的要求。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这个含义是不固定的,是临时具有的,要将篇章内容与文章中心,作者意图联系起来确定。如《凡卡》这篇课文以梦的形式结尾,一方面可以看出凡卡做梦都想爷爷来接他回去;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凡卡的愿望不过就像一场梦一样,不仅仅这封信收不到,更重要的是在沙皇统治下,穷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摆脱不了痛苦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只有不断增强对语言文字蕴涵意义的理解和感悟,才能将目标落到实处。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达到对文章理解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把课堂教学扩展到课外阅读,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层面,加大阅读容量,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比如,学习了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我的母亲》《背影》《回忆爸爸》,进行比较阅读,总结出记人的基本方法。这样既扩展了阅读内容,又落实了读写要求。这种注重知识巩固,能力迁移的做法无疑会提高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感悟生活的、理解文字的能力。
  
  在读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脱离语言训练。教师要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发展学生语言的形象性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组成部分,是指人过去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运动等来获得,而视觉表象最具有鲜明、多样性和灵活性。表象是可以储存的,它是想象的材料。儿童的表象积累多了,就会促进其思维,尤其是形象思维的发展。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儿童的观察活动,其目的就是为积累表象,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在方法上多引导儿童进行观察,尤其是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儿童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会获得大量的表象。这些观察结果的表述,会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发展想象与创造性的语言训练法国思想家狄镇罗普说过:“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这句话看来似乎过分,但确实是真理。如果学生的想象力差,表现在阅读中,往往对课文的情景理解不具体;表现在说话、作文中,就不会具体生动。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会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最初一般具有复制或再现的性质,逐步发展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创造性成分会日益增多。由于儿童的知识的限制,其想象的逻辑性和概括水平不会很高。儿童想象的发展主要靠生动如画的语言。口头语言通过声音传导意义,由听觉接受;书面语言通过文字传导意义由视觉接受。不论是由听觉还是由视觉接受的信息,对语言所体现的景物、事物、人物,要能实现其具体效果,是需要通过学生的想象才能实现的。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逐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性。
  (作者单位:河北省巨鹿县林庄校区于庄小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