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下梁不正上梁歪 上梁玉下梁
 

下梁不正上梁歪 上梁玉下梁

发布时间:2019-04-09 04:40:44 影响了:

  有一句成语,“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与“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是同义语。此语形象化地用之于人事,由来已久。其意是在上者干坏事,在下者跟着干,有时干得更为出奇,象恶性的传染病一样。
  举一个古时候的例子:后汉时的章帝,一心想封爵外家,太后马氏坚不同意。正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旱灾,于是有一小撮专事拍马的官僚,乘机进言,认为发生旱灾的原因,就在于不封外家。正当议论纷纷时,马太后有个好哥哥叫马廖的,支持妹妹的意见。就向章帝说:“百姓从行不从言”,并列举当时流行的成语,意在说服外甥章帝。成语是“吴王(春秋吴公子光)好剑客,百姓多创(刀伤)瘢(痕迹);楚王(春秋楚灵王围)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城中好高结(同髻),四方高一天;城中好广眉(描阔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马廖接着说,这些成语,虽然未免有点夸张,但对在上者来说,倒是轻举妄动不得的。
  以古例今,现在有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有一些高级领导干部搞非法的特殊化,讲排场,摆阔气,挥霍人民创造的财富,几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还不遗余力地为儿孙打算。殊不知这不是为儿孙造福,而是为儿孙造孽。于是,下面的干部也有的跟着干起来了,以有例可援,有在上者撑腰为藉口,毫无后顾之忧。马太后倒是深知其中的利害的,她说:“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
  但是,根据历史,对上述故事闻风效仿者,大抵是豪门子弟。穷老百姓固然玩不起,也未必有余闲来搞这些玩艺儿的。所以,上梁尽管不正,下梁未必都歪。与其说下梁未必歪,倒不如说亦有很挺直的;与其说下梁消极无为,任人宰割,倒不如说是支撑大厦的社会脊梁。当他们一旦感觉到肩膀上的压力的来源时,就会投袂而起,动手来改造歪曲的上梁的。
  为了消除当前已经存在的,或者还在滋长的党风不正的垃圾堆,有什么好办法呢?应该说,群起而治,办法很多。但最好的办法是“解铃还需系铃人”。就是那些败坏党的作风的人,要幡然改悟,自觉地亲自动手来当一阵子清洁工,并以儆效尤。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会拍手叫好的。如果知法犯法,一意孤行,把群众的呼声当作耳边风,那末,矛盾就会激化。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倒是古今通例。足以为一些昏昏然的在上者戒。
  当前,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一心搞四个现代化。为此,必须首先要把党风整顿好,特别是首先要刹住已为人民群众所痛恨的特殊化风。然后才有可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不管什么歪风邪气,也不管来自右的,还是成为当前主要危险的极左思潮,都可以随时予以迎头痛击,不使之成为气候。正所谓,上梁正,下梁也正;上下一心,同搞四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