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利用网络手段增强《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思考]形势政策 增强文化自信
 

[利用网络手段增强《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思考]形势政策 增强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19-01-17 04:02:13 影响了:

   [摘要] 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然而目前各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存在授课内容缺乏时效性、授课形式缺乏灵活性、授课队伍缺乏专业性等问题。网络作为了解社会的最主要媒介,理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的《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阵地和载体,我们要利用好现有网络资源和平台,积极创设符合大学生思想特点的网络形式,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 网络 实效性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作为形势政策教育的最主要载体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也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近年来,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国内改革和建设蓬勃发展,社会正处在转型阶段,高校学生思想特点鲜明且变化迅速,这一切都给《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有效地发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完成《形势与政策》课被赋予的历史使命。
  一、影响《形势与政策》课发挥实效性的瓶颈
  1.《形势与政策》课讲授内容缺乏时效性与吸引力。在当今各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程讲授不能紧跟时事发展,讲授观点无法适应学生思想特点的情况,这就造成了《形势与政策》课不能给学生在第一时间最有效的思想引导,也丧失了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在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问卷调查中,共有1940名本校学生和676名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的学生参与。其中只有17%的学生表示喜欢上《形势与政策》课,而表示不喜欢的学生占到了23%。
  
  谈及原因,有近八成的同学认为是授课内容缺乏时效性,且观点不鲜明。更有学生在座谈会中提出,如果内容跟不上时事,观点又陈旧,《形势与政策》课还不如历史课。
  2.《形势与政策》课授课、考核形式单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当前大多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授课采取的是课堂教学的形式,但是由于教学资源调动困难等原因,有些学校为将各类讲座、报告会或文艺活动打上《形势与政策》课的标签,代替课程教学,导致该门课程的教学体系缺失完整性和系统性,影响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上述调查中,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授课形式最喜欢,比例占到一半,而对单一的课堂讲授并不“感冒”。考试是《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高校采取了出题笔试、开卷考试的方式。同样,多数高校的考试流于形式,只考查观点,缺乏对学生分析能力与思辨能力的考查。
  3.《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影响课程质量的提高。高校中《形势与政策》课授课的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学校党政管理干部与少数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其中绝大多数教师是兼职讲授《形势与政策》课,而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背景的更是少之又少。在对学生最喜欢的《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教师的统计中,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及社会名流的比例均超过45%,辅导员只占15%,思政课教师更是不到5%。可见,现在的《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授课水平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网络应用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必要性
  1.网络的普及性使其具有成为《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阵地的必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占领阵地,中央16号文件中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全面且深刻地改变着高校的教育环境。上述调查中显示,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的最主要媒介,占75.44%;手机的比重也很大,占43.93%,课堂只占5.47%。这充分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取新闻和时事的主要途径。《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应该主动出击,占领互联网阵地。
  2.网络的便利性使其具有成为《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载体的必要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性、平等性、快捷性。快捷性打破传统的时空观,扩大了覆盖面,增强了影响力;匿名性和交互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距离,弥合了人与人之间的个性障碍。在网上,人们身份隐匿、地位平等、交流自由,隐私权得到尊重,个体的发言权得到保障,学生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吸收相关信息,可以与教师就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深入、热烈、平等的探讨,通过主题网站、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聊天室、BBS等各种平台进行双向互动,学习时间内师生可以进行互动的学习活动。而且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在课堂活动结束后,学生仍然可以通过网络继续查阅相关内容,参加有关讨论、咨询,延伸扩展学习时空。
  三、网络应用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思考
  1.利用论坛、博客、聊天软件等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师生互动。上述调查表明,在担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教师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了大多数,当前国内主流的网上交流平台如QQ、人人网、飞信等软件对于他们来说不会陌生,而这些也正是“90后”的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平台。这些社交软件及其提供的平台服务以及校内论坛可以帮助教师做好课前的准备,包括教学设计、资源准备、课件设计等,也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课后虚拟课堂的效果评估,教师对两个课堂有效联动将实现对《形势与政策》课质量控制的成功驾驭。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指导学生了解课程内容特点、前续课程衔接、课程实施计划、学习进度安排、学习方法建议、媒体学习方案;可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参加辅导、课堂讨论、答疑提问;如何完成作业与思考题。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
  2.利用红色网站、专设网页等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和考核。中央16号文件颁布后,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陆续建立起来,但是普遍点击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内容缺乏吸引力,不符合学生思想特点。可以根据《形势与政策》课授课内容,及时更新内容且加入权威讲授,可以利用专门设立的网页指导学生观看直播或录像,通过公布的电子课件、网上教学辅导等多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可以借助网页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的创新,例如可以举行网上答题形式的形势与政策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对学生进行考核,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针对当前发生的重大时事或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设立网上讨论专版,专人管理板块、专家定时答疑交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问题;可以构建各种网上资源库,包括案例库、试题库、知识库、音像资料库、教学软件库等,资源共享,拓展传统教学的狭小空间,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实效性,保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教学探讨.当代教育论坛,2010,(4):122.
  本文系北京市教委2009年度共建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