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发布时间:2019-02-05 04:09:32 影响了:

  摘 要: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创设情境,注重实际动手操作,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事情,不再是负担。�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行为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很大。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所以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大胆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接受教育,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节时,我首先结合前段时间,学生向省社会基金会捐书建立“爱心小书屋”的情况讲,同学们的做法很好,值得表扬,但咱们实验小学的红红和乐乐更为优秀,他们除做了这些活动外还和希望小学的三名同学手拉手成了好朋友,他们还想用自己的零花钱为三位好朋友每人各买一个12.8元的文具盒和一本7.2元的《数学家故事》。要花多少钱呢,他们得算算。我们能帮他们吗?此时学生积极性很高,都愿意算一算,我让他们告诉我办法,甲生说:12.8×3+7.2×3=60(元)就算出需要的钱数了。乙生说:(12.8+7.2)×3=60(元)也能算出来需要60元。那么红红和乐乐会采用谁的办法呢?谁的办法好呢?学生经过比较,“一定是乙同学的”他的办法简单。最后教师在总结原来学过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小数中仍然使用。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爱学乐学。�
  2.创设生活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合适小学生接受的原型。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设计生活化的情景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复合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设计春游的情景;在春游时全校多少名学生,怎样租车?学校到景点的路程有多远?汽车的行驶的速度和时间是多少?游景的过程中怎样分组等;也可设计某学生生日聚会时,用多少钱买多少礼物等。�
  3.创设趣味性情境,诱发探索学习的兴趣�
   教学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动机。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用学生感兴趣的的各种图形拼成机器人进行教学;教学“时间的认识”时,教师可用猜谜语的形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弟弟长哥哥短,天天赛跑大家看,弟弟跑了12圈,哥哥刚好跑一圈”“谜底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积极抢答,这样学生爱学还容易理解记得住。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提问:“同学们在家会骑自行车吗?你们知道为什么自行车的轱辘是圆形的吗?如果做成长方形的行吗?为什么?学生既觉得好笑又产生了疑问,这样就激起了学习新知的欲望,诱发了探究学习的动机。�
  4.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是我的又一种教学策略。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一分钟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爱学乐学的先决条件。�
  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爱学乐学的先决条件。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还应在课外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行动上参与学生的探索活动,与学生开展交流、合作,在心理上要有“无知”心态和儿童心态,当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朋友,与学生同忧、同悲、同喜、同乐。�
  3.正确的评价学生�
  教师正确的评价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要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的见解。对于后进生更应该关心。要给他们发言权。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回答问题的习惯,教师要允许学生说错、做错,错了绝对不挖苦、讽刺。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正确的评价自己。�
  4.成功是最好的激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
  兴趣与成功是有机的统一体,兴趣可以促进成功,成功可以激发兴趣,从而形成兴趣与成功间的良性循环。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应该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理解题意、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其次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有所发展。要及时激励学生,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与及时肯定。要用简短而富有鼓励性的预言:“你说得不错”、“讲得很棒”、“真聪明”、“有创新意识”等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感到“我能行”,使学生体验和品尝到成功后的喜悦。�
  
  三、联系实际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式”时,课前布置学生每人用硬纸壳分别做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准备适量的细沙,上课时,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学具,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演示装沙子,演示后学生对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所盛物体的倍数关系一目了然。通过学生亲自实践,自主探索、小组交流、讨论概括,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年月日时,课前教师让学生先找找家里的日历,课上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总结发现规律。学生兴趣很浓,而且很愿意学习。课后,教师给学生留了一份作业,让学生自己自制一份年历。学生完成得很好,有的还把自己的挂历作了装饰。�
   在教学中,应尽量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数学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数学》.北京,中小学数学杂志社2005,11�
  [2]《小学数学教育》.辽宁,辽宁教育杂志社2003,7-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