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总有一条道可抵达学习的快乐】
 

【总有一条道可抵达学习的快乐】

发布时间:2019-01-19 03:43:38 影响了: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孩子怎样才能快乐地通向幸福的大道?      一、数学文本――数学兴趣之源。有次昕到孩子们读语文课本。觉得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很好听,于是开始在数学课上让他们读要求、读问题、读口诀……一来是以此代替他们看;二来也是为了能多听听孩子们那清脆的读书声。觉得是一种享受。后来,却发现这样的“读”竟然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读后,理解题意的速度加快了,背口诀的速度加快了……于是在教学中开始经常让低年级的孩子们“阅读”数学。
  首先要引导孩子们去读数学课本,数学课本是许多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包含着许多文化意蕴与人文关怀,只是我们平时过多关注了知识的体系而忽略了它背后的人文价值。读数学,我们既要能将数学书读薄,也要能将数学书读厚。薄,能将数学的知识体系脉络清晰呈现,提纲挈领、把握重点难点;厚,能读出每个知识点后面的故事,读出方法如何得来,读出先人创造的伟大,读出浓缩的精彩。如学习圆时,可引导学生自己去查阅有关圆的知识。查阅古人、今人对圆的认识的描述,圆周率的演变。
  其次要引导读数学报,
  《小学生数学报》是一份非常好的数学科普读物。作为传播数学文化的桥梁深受全国几百万爱好者的拥戴。它的内容贴近学生、贴近课本、贴近生活。将数学“生活化”和“数学化”很好地融合。每一个板块都透着浓郁的数学文化的气息。因为喜爱,孩子们在数学文化的引领下,在“读数学”中感受着数学带来的特有的快乐。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走进数学知识背后的故事,走进数学报的多彩世界,走近数学文化。在阅读中亲近数学,体验并快乐着。
  二、课堂再现――数学学习之“真”。课堂就是一条有待引发的生命之河。孩子们就是一块块急于撞击引发思维火花的玉石。我们要让生命之河涟漪荡漾,思维之火永放光芒。如今的课程改革,已越来越强调理念向实践转化。课程向教学转化,教材向教师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教师的日常教学势必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新问题,出现各种各样的新矛盾。面对这些问题与矛盾,需要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教学实践的情境中,通过研究分析问题、破解矛盾。使教学实践呈现出新的状态和水平。
  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势在必行的,教材没有变动。教学内容没有改变,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深入钻研教材主要应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和把握教材的关键处。要钻研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要开发数学教材――那一个个数学符号的背后所投射出的,是那深邃、博大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研读我们的教材,走进我们的教材,只有当你置身其中的时候。你才会被它盼那种美妙所吸引,从而能感化学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与应用中体会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价值。同时要把课堂教学的触角延伸到课堂之外,增强数学知识的整合性与开放性,促进学生多元思维的发展和个性思维的养成。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数学教学的拓展方向,才是践行新课标理念,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当务之急。
  三、校本课程――数学学习之“趣”。我们学校每周都有一节数学校本课程,除了上数学文化课,还可以上下面这些课:数学史话课。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学习、数学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故事及简单的数学史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品质。如数学故事会、数学名家华罗庚事迹介绍、数学读书会,等等。趣味数学课,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游戏活动中。领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如数学游艺、数学谜语、趣题讨论、数学展望等均属这类课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思维发展的水平。如简算技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数列规律、图形变换、智力竞赛,等等。如实践应用课。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配合数学课制作教具学具、实地测量、参观访问、办数学墙报、培养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曾阐述这样的观点: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没什么机会可用,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铭记在心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因此,作为学生数学学习初始阶段的小学数学,除了重视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显性的知识教学,更应该重视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方式等数学素养的培养,使数学学习给学生留下意识、思想、经验、习惯、快乐。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常州市金坛华罗庚实验学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