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机制类专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机制类专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1:28 影响了:

  摘 要:改善高职教师结构,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对高职教育来说是一项应当长期坚持的任务。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机制类专业“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现状,结合实际提出了机制类专业“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制类专业;双师教师;建设途径
  作者简介:马 广(1968―),男,浙江永康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工学硕士,主要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管理;何 农(1961-),男,浙江诸暨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育管理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及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2-0019-03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实行的是学历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在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教师,除要求他们在所从事的学科有一定的理论学术水平外,还应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专业示范技能和较强科研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
  
  一、机械类专业的特点及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机械类行业作为资本、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行业历史悠久,内部子行业众多,产品覆盖范围广泛,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我国近4万家生产企业中,20%左右的企业技术落后、设备老化,面临亏损,有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作为支撑,管理规范的企业生产形势较好。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建设的全局。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技术工人短缺的调研报告》中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西方发达国家达到40%),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经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增长和技术升级的原动力,机械行业的发展,需要观念的更新,更需要技术和人才作为支持。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担负着为机械类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外竞争压力,机械专业需要紧扣行业发展脉搏,掌握先进的技术,使就读该专业的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实训锻炼掌握生产技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更关键的是建立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的学生,就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师。在我国大力发展工业、制造业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特别是机械专业的职业教育,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制造、维修、管理、营销及技术服务等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师需要在结合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传授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智力技能和动手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后便能顶岗工作,在岗位上适应期很短或不需要适应期,才能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要求,而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没有一支“能讲会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行不通的。
  
  二、高职院校机制类专业对“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探索与局限性
  
  在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中还存在诸多负面影响的同时,各高职院校根据地区特色和办学特色,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机制。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教师自身的观念
  从思想上积极主动地去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作为从事机电专业高职教育的教师,自己应深刻认识本专业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内涵及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坚决从传统的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克服过去存在的某些重学历、轻技能的倾向,并努力探索本专业的发展与拓展之路。
  (二)组织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具有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基本要求。各高职院校的机电专业都在“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过程中组织教师考取本专业的维修工、电工、操作工资格证书。这虽然强调了“双师”素质教师要重实践的特点,但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今天,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以此为依据作为判断教师是否是“双师”素质教师的做法也值得商榷。
  (三)组织教师到企业参与社会实践
  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从企事业单位进人渠道并不十分畅通,教师的来源主要还是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由于这部分师资力量都是出校门便进校门,对动手操作和实践训练存在先天不足,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均组织教师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
  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制定了《提升专业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有关规定》,要求45周岁以下担任专业课教学及享受“双师”素质奖励待遇的专任教师每年均需参加两个月的社会实践,并对实践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归入专业教师个人参加社会实践档案,作为专业教师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济南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在过去几年里把机电专业的部分教师,派往实力较强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济南二机床公司、华能济南气动元件公司的技术开发部门参与实践,和公司的技术人员一道,直接参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研制和老产品的技术改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湖南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与益阳滨湖柴油机厂、益阳齿轮厂、上海大众益阳特约维修站、益阳橡胶机械厂等校外实习基地合作,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专业教师可以在合作企业中任聘为技术员、技术管理部门经理,技术顾问等职,形式可以采用脱产或半脱产,时间一般半年以上,受聘期间教师按企业员工制度接受管理,企业按考核等同企业员工发放岗位津贴和奖金,教师在岗余时间回学校参加教学及教研活动。
  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我们也必须看到,尽管《职业教育法》己出台多时,但愿意与学校联姻的产业组织还不多,且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中没有对企业和有关事业单位的相关要求。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定岗生产实践,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职教体系在多数高职院校中尚未形成,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因此真正通过实际锻炼从而使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的教师数量不多。同时由于扩招、办学规模的扩大,造成教师编制紧张,专职教师大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长时间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和提高。
  (四)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很快,高职教育所开设专业是由社会某一岗位需要确定的,其中的一些新专业以前从未开设过,如此学院可能非常缺乏某些专业课教师。为此高职院校普遍从厂矿、企业、研究院所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又强且理论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充满活力的兼职教师队伍,来弥补此种不足。
  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由于不能转变传统的用人观念,在引进人才时过分强调学历的重要性,或对于企业人才的引进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导致部分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和一线技术人员不能进入高职院校任教,制约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机制类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努力方向
  
  在总结高职院校进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得失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要建立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还需摈弃传统的用人观和教学方式,多渠道引进师资、培训师资,根据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培训“双师”素质教师。
  (一)加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
  要从根本上解决职教师资薄弱的问题,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根据“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建设一批与职教事业发展需要基本适应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以“国家级基地为导向,地区培养为补充”的原则来进行布点,从而形成职教师资培训网络。
  目前,我国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等14所高职院校被确立为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在高职师资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天津工程师范学院,长期举办“职业学校教师进修班”,在数控加工技术、汽车维修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4个专业领域共培训职业学校教师千余人。培训指导教师把自编的教材、教案、课程计划,还有各种课件等,都无偿提供给学员,不少学员不仅学习了专业理论和操作技术,而且把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带回了本校。
  (二)充分利用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双师”
  利用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路子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逐步实现教师能够从知识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努力做到高职院校既出人才又出成果、也出产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新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主动到科研设计单位兼职和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参加项目设计,从生产实践中为学生寻找综合毕业实践课题。办好教学工厂,形成定型的产品,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承担产品的设计和工艺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如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中心承接了徐州驻军炮架生产任务,由师生利用实习和课余时间完成,既锻炼了教师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还为学校创收40余万元。
  (三)补充培养方式,以优带新
  作为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模式的一种补充,“以老带新、以优带新”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是高职院校培养新教师的有效方式,它可以大大缩短新教师对岗位、教育教学常规、过程的熟悉与适应期,同时也促进新、老教师双方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思考。这种模式尤其对有一定理论教学基本功的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加速其成长为“双师”素质教师,是一条有针对性、效果显著的捷径。
  (四)拓宽师资来源渠道
  兼职教师是高职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加拿大社区学院兼职教师达到80%以上。因此,高职院校还需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把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硕士作为学校引进和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一个重要来源,有计划地聘请本地区、本行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让这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
  (五)改善工作环境,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条件
  营造有利于教师创新的氛围、物质条件和实践机会。应重视实验实训环境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课程实验室建设、参加用于生产的设计及试验等;重视面向社会、面向专业的资质的获得,重视加强与专业有关的管理、生产部门的联系,取得这些部门的支持,以便为教师提供实践场所;给教师下达与教学有关的生产任务,使教师直接参与生产实践,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职称提供机会和时间;要充实硬件建设,提供必要的教学资金加速现代化教学进程,为教师从事创造性活动提供便利条件,让他们在开放、富于挑战的工作环境中,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黄亚妮.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06年21期.
  [2]陶书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期.
  [3]覃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4]张社字.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与实现路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7-8).
  [5]刘国良.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04(10).
  [6]刘扬林.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浅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12期.
  
  基金项目: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CTF06004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