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中职专业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课程改革课题
 

【中职专业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课程改革课题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3:11 影响了: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改革的蓝图已绘好,但操作的过程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值得大家关注。   关键词:中职;专业课程改革;问题及对策
  作者简介:彭川(1967-),江苏省邳州市车辐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助理。
  中图分类号:G71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6-0028-02
  
  为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江苏省特制定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要积极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三以一化”理论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融入了企业需求、科技进步、企业生产管理方式变化以及学习者发展的要求,为提高职业中学的教学质量和促进职校生的身心发展,指明了方向。但作为如何落实《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的基层,是否意识到课程承载着职业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决定着学生的成长途径?特别是专业课,课程的改革还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应如何尽快尽好地解决,作为热衷于职教事业的一员,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中职专业课课程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大多数专业教师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认识不清,课改方向模糊
  进入二十一世纪,时代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当然也不甘落后,新课改的春风已沐浴着普教与职教。而普教可以由高考、中考来进行宏观调控,有数不清的专家学者投入到普教改革的洪流中,所以改革的深度与势头是迅猛的。职教则不然,由于宏观调控的尺度不明显、不统一、不深入,于是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模式就有点不规范、不明确,主要是以借鉴外国现有的模式为主,而适合我国国情的且实效突显、行之有效的课程改理论尚处于争议当中,所以作为基础的职教工作者,很难对职教的课程开发有个明确的认识。
  (二)专业教师理论水平不高且数量不足,更缺乏“全能型”的专业教师
  专业教师相对来说较年轻,大多是近几年毕业的所谓“学院派”的专业教师,还有一部分是学校选派到企业打造的速成者,不少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是尽其所长,也只能执教一门课程,或借助再进修培训,能开出两三门课程,但碍于根底不厚,难免强其所难。说实在的他们到企业一线锻炼的机会不多,他们的理论水平也不高,全能型的教师更少。不少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实践不能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不能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把理论与技能割裂;不能面向新兴产业,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不能根据社会对学生的需求,侧重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认知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能人没有,理论水平不深、技术水平不高,况且专业课教师人手不足,在担任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哪有精力去开发好的课程体系呢?
  (三)学校对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专业师资培训的力度不大,经费投入不足,人力资源相对短缺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想已深入人心,但各职校的大体做法是加大实验实习课时数,相应减少文化课的课时量,可能实验实习的设备有所添加,硬件水平有所提升,但承载的职教理念的课程体系却不健全,对知识、技能、情感的定位与衔接还是粗放的,软件建设跟不上,办学的品味不高,所以只能是口头谈课改,心里想课改,但行动上却滞后课改。原因是什么?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课改经费投入不足,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课改。突出的表现是对专业师资的培训不够,不愿甚至不能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参与企业开发,了解行业发展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动向,有时虽然派出一些参加“四新”、“骨干教师培训”,但培训的使命与效果也不明确,另外对专业教师的专业资格考证要求不严,激励措施也不力,人力资源相对短缺。
  (四)实施课改,统筹的角色不明
  开发专业课程是实施课改的重要环节,承担这一任务的应是校领导、教师、课程专家、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主管、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开发小组,如果只凭学校和教师一腔热血去开发,显然只能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在这个过程中谁来统筹,怎样明确分工,怎样积极配合,瞄准什么样的方向(是偏向基础技术教育还是着眼企业发展的前沿等)还不明确,于是理想的课程开发小组,现实只是空谈。
  (五)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不健全,实效性不明显
  中职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一线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能生产的实用型人才,而承载这一任务的课程设置合理与否,实施是否有效等,任课教师、学生、毕业生等评价者对专业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是否进行认真的评价,即建立健全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这个环节对大多数学校来说也是一个薄弱环节。
  
  二、中等职业教育面对专业课程改革采取的对策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理应采取以下的对策:
  (一)认清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在充分认识各种课程开发利弊的基础上探讨出适合学校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
  从世界范围看,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方法和模式首先是“学科系统化”的,在经历了“职业分析导向”和“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后,目前正向“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发展。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是在一定的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让学生获得一种全面、和谐、切实有效和有用的教育要求,是我国技术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总之,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应当建立在整体的、过程导向的职业分析基础之上,并符合职业发展的心理规律,是将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分析、个人发展目标和教学分析等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过程,只有在准确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才能弄清面临的问题和希望达到的目标,从而明确到达目标的路径。
  (二)高效实施师资培训工作,大力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积极推进新课改
  不仅要明确课改的思路,还必须找准课改的切入点。“大学之大不在于高楼之大,而在于大师之大”。老师是课改的主要执行者与实施者,肩负着课程体系开发的重任,只有开发出适合职高生的技能培养与身心健康发展的好教材,才能走出一条走向成功的捷径。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作为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大投入,恩威兼施,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四新”培训、顶岗培训、出国培训与专业资格的考证和企业优秀技术人才的引进,让教师朝着“双师型”、“学者型”、“全能型”方向迈进;另外,作为专业教师也应肩负起时代的责任,要有推行课改的使命感,要虚心好学,要理论与实践并重,要善于借鉴、创新、总结,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感悟理论,以科研为载体,促进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要真正成为胜任专业教学的行家里手。
  (三)争取主动,走出校企合作的坚实一步,通过合作来促进课改全面、深入地进行
  如上所述,课程开发人员主要来自企业、学校,这就涉及一个校企合作问题。目前的校企合作有不少是围绕学生实习做文章,而真正意义上的领导、管理、技术、生产、教学等层面上的全方位合作、深层次合作进行产品研发、课程开发等还是流于形式,而不是水乳交融。原因是什么?很大程度上是校企双方不想尽义务,或者是只想单赢不想双赢。特别是在课程开发方面,企业是不会主动的。鉴于此,学校就应争取主动,想尽办法,让企业变被动为主动,调集各路人马,会师于课改的征程,才能取得课改的胜利。
  (四)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真正发现课改的成效才能促进课改
  一门专业课实施的好与坏,不能只以考试考核来评价,而应让任课教师、学生、毕业生从专业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实践性、完整性与满足性等方面去全方位衡量。这项工作即课程评价体系健全并付诸实施了,课改的实效才能真正地浮出水面。否则,只能是摸石头过河,不知深浅,漫无方向,怎么促进课改?
  总之,对照专业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挖掘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课改就一定有希望,课改也一定能成功。
  
  参考文献
  [1]赵志群等.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回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