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优化课教学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_创新思维课心得1000字
 

优化课教学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_创新思维课心得1000字

发布时间:2019-01-24 03:48:09 影响了:

  创新素质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托尔斯泰曾深刻地指出: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则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抄袭和模仿。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现和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必须改变社会政治教学中的老师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和谐民主的、推崇创新、鼓励创新的教学生活环境和氛围。笔者就在历史和社会课堂教学实践中,怎样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谈点自己的认识。
  
  一、教学开放多元评价突出创新
  
  随着历史与社会中考开卷考试的推行,在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的同时,着重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综合能力进行考查。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引入创新观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组织都要精心设计,力求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敢于问一个“为什么”,做到不盲从书本和权威,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师应牢固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加注重对青少年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具体地讲,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给学生“授之以渔”,交给学生打开创新思维大门的钥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地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回答,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告诉学生并非只有发现人类未发现的新事物和新问题才叫创新。一个人只要通过独立思考而产生的想法和做法,对学生本人来说却是全新的,这就是一种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考试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再现,因此试题答案不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学生流露出的创新思维也往往毫无价值甚至适得其反。目前历史与社会课考题中的许多材料分析题的答题角度不拘一格,没有固定标准,贵在言之有理,特别是对学生在开放性试题考核中有独特性见解的还予以加分奖励。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搞一言堂,允许思维发散,多元评价,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学到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二框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时,本人引入了有关乡土性材料,近几年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遭遇到资源问题的尴尬,其表现是什么?针对浙江存在的这些问题,请同学们为消除浙江经济发展成长的烦恼献计献策。学生的见解颇丰,说法不一,其中有些同学的见解就很有创意,老师评价时要给予加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能思考。会创新的好习惯,正如杨振宁教授所说:“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求学的同时,不应只是求学问,而应该培养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人。”
  
  二、创设情景讨论探索培养创新
  
  长期以来,历史与社会课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学生读现成教材,听教师讲课,记板书要点。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被动、消极、依赖的学习心理。由于受应试教育束缚和乏味的教学内容的影响,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为了达到考核的要求和选拔的目的,他们只能硬着头皮把相关知识点记下来、背下来,这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激发。荷兰教育家斯滨诺说过:“教育的目的应该教人怎样思考什么――应该增进人们的心智,使人们自行独立思考,而不是以别人的思想作为我们记忆的负担”。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学会思考问题,而以往我们教学往往是‘答’,学答固然重要,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答的前面。”
  在学习第一单元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二框“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深入地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笔者先播放1999年7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录像,以便让学生重温这难忘的激动人心的一刻。通过营造氛围,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各抒己见,讨论探索,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如香港为什么要收回?用什么办法收回?为什么100多年前清政府被迫把香港割让给英国,400多年前澳门被葡萄牙所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却能在20世纪90年代使它们回归祖国?香港回归有何重要意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字里行间闪耀着他们的智慧光芒。思源于疑,有疑问才会有思维,有思维才会有创新。从而较好地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构筑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联系实际多维训练发散创新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历史与社会课是一门时代性和社会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因此课堂教学不能是从理论到理论,由老师一讲到底的填鸭式的教学,要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教学必须把社会鲜活的材料及时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切实改变脱离社会现实生活的教学行为,摒弃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方式,把社会生活与思想政治课内容有机结合,注重教室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寻找相关联的时政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课前时政演讲,内容可以涉及《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法治在线》等节目中的重大时政要点,使时政成为生动活泼的教育切入口,使课堂成为学生自我表现和发展的舞台,使学生成为充分发挥自己才智的主体。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把演讲的时政内容和历史与社会课的内容结合起来,寓历史与社会课原理观点于具体鲜活的时政内容中。
  
  四、开展实践激发思维提高创新
  
  随着历史与社会新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独立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迫在眉睫。开展社会实践目标不能太高,对初中生来说,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即可,其中进行社会调查和写小论文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再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这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写作能力,又提高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升华学生的人格意志。例如:在上第三单元第二课“人民当家作主”中“人大代表,我想对你说”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先向学生介绍班里的一位人大代表的学生家长,然后要求同学们去采访这位人大代表,自己约定时间,自己设计采访提纲,重点是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主题,运用适当的调查方法,最后写出调查报告或采访感想,并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分享。
  通过社会调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加关心社会,并善于去发现问题,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建议,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笔者认为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加快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竞争呼唤创新,创新需要人才。因此优化课堂教学,逐步破除应试教育,实行创新教育,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运用创新教学策略,还学生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和氛围,相信学生的创新火花会越燃越旺,那么一代又一代富有开拓进取、创新能力的莘莘学子在突飞猛进的现代化改革大潮中将会尽展自己的创新才华,大展宏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