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跨越与提高:跨越与提高作文
 

跨越与提高:跨越与提高作文

发布时间:2019-01-13 16:02:26 影响了:

  摘 要:语言和文化是孪生姐妹,英语教学是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实践过程。本文阐明了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学的关系以及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障碍,提出了消除障碍、实现跨文化交际的若干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障碍 英语教学
  
  前言
  
  语言和文化是孪生姐妹,没有不包含文化内容的语言,也没有脱离语言的文化。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对于文化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原则部分规定:“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第12页)新编的英语教材中也加进了不少介绍外国文化的课文,有的院校还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
  但是,不同的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信息不尽一致,虽然人类的共性决定了各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共性,使相互的交流成为可能,但各自的个性却无时无刻不在给跨文化交际设置障碍,这一无形屏障的消除离不开英语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各种障碍
  
  英语教学是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具体实践过程,如何有效地消除交际中的障碍,使得跨文化交际顺利、通畅,便成了英语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障碍来源于三个方面:
  其一是认识的误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最易犯的一个毛病是误以为对方和自己没有什么两样。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甚远,就会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其二是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尽管我们没有和某一种文化接触,但是我们可能已经对它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例如认为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格,美国人随便,日本人工作努力等等。这就是一些刻板印象,也可以称作定型。
  其三是民族中心主义。所谓民族中心主义就是按照本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包括人们的行为举止、社交方式、社会风俗、管理模式以及价值观等等。
  不难看出,三种障碍皆源于对两种文化的差异缺乏了解,对“文化制约”现象缺乏认识。因此,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结合日常的教学从事文化对比,使得学生不仅在理性上对于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有所了解,而且能够自觉地汲取语言中的各种文化信息,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使用外语的准确性和得体性,进而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
  
  二、消除障碍,提高跨文化意识的方法
  
  专业英语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开设课程、举行讲座、举办展览、开展课外活动等等。但是目标是共同的,即“所有学生都应发展在目标语社会中得体地活动和与该文化承载者交流所需要的文化上的理解、态度以及具体技能”。(Seelye)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在态度和感情方面的要求,一是在具体交际能力方面的要求。前者要帮助学生克服文化上的偏见(包括刻板印象)和狭隘意识,努力做到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理想的境地是Hanvey所说的移情(empathy),当然这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做到的。后者让学生学会具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态度宽容,但具体问题不会处理、语言使用不得当,也还不能很好地交流。
  概括地说,提高跨文化意识的目标包括思想、情感和行为举止三个方面。实现这个目标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对比,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从两个纬度对比――语言和非语言。
  1.语言交际的文化对比
  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产生差异,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上,就成为语言上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和写照;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言,使语言为了适应文化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变得更加精确和缜密,所以语言的使用一定得遵循文化的规则。换言之,文化决定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这种对比主要是以文学、艺术等学习活动为载体,具体体现在平时的词汇、语用、语篇、文体等教学中应当日积月累地渗透语言文化。
  (1)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是重要的一环,课堂上教师通常免不了讲解词的意义、用法、搭配等,做各种词汇练习。但是,对于词的文化内涵涉及不多。Byram认为对于词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异文化的结构和观点,这种学习应该尽早开始。
  词汇学习中经常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如:狗在西方是几乎可以算为家庭成员了,受人欢迎,因此不难理解a 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优胜者,主要负责人),work like a dog(拼命苦干),help a lame dag over a stile(济人之急),或是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 own day(凡人皆有得意之日)。而汉语中狗多含有贬义,如“狗腿子”、“狗胆包天”、“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
  我们也可以结合课文讲解讨论词的文化内涵。例如,privacy公认是一个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词,我们知道不应该问西方人有关年龄、收入方面的问题,更知道不能翻阅私人信件和别人的抽屉,但是privacy的含义绝不至此。请看下面的例子:
  He went to the trunk, opened it, took out his bag to get at the small stack of wrapped presents inside. Turning, he handed them to Natalie.“Here. Take these in with you.”
  “Geez, do we have to do that in there ?” Daniel asked.
  Remembering, too late, his son’s strict sense of privacy. You never call attention to yourself, no matter what the circumstances. But Natalie was smiling up at him : “Oh,goody !”
  这段文字取自于Judith Guest所著的小说 Second Heaven,这里的privacy显然又具有了新的意义,下面的一句话作了解释:You never call attention to yourself, no matter what the circumstances.(不管是什么情况,都不愿意把人们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
  词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含义,有些来自于成语典故,有些来自于神话传说,有些来自于文学著作,这些文化内涵即使很好的词典也难以收入,为此,我们应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积累知识,扩大对词的文化内涵的了解。
  (2)跨文化背景下的语用规则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掌握语音、语法、词汇还并不能保证顺畅的交际,在具体使用语言时还需要运用一套语用规则。它包括如何称呼对方、如何见面打招呼、如何提出一项要求、如何拒绝对方的要求、如何告别、讲话谁先谁后、讲话量谁多谁少等。与语言规则相比,语用规则的掌握要困难得多。
  例如,同样是接待顾客,不同国家的商店,营业员使用的语言也不相同,所遵循的语用规则与各国文化密切相关。
  中国:你买什么?(或“您要点什么?”)
  日本:いらっしべいませ。/欢迎光临。
  美国:Can I help you?/我能帮助你吗?
  中国的营业员接待顾客纯粹从买卖的关系出发,日本的营业员把顾客当客人,美国的营业员把顾客当作要帮助的对象。而在新加坡的商店里,顾客走进柜台,售货员调门比较高地问:“Yes?”意思是:“你要买什么?”在英、美、澳等国,这会被认为极不礼貌的。
  2.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对比
  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一样,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文化对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解释,往往会产生误解。非语言交际以往多被看作是体态语的代名词,其实它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体态语。它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等。许多学者都指出过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Birdwhisted、Ray通过实验结果估计,交际中非语言信息约占65%,这说明在人的交际中非语言的因素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
  日本人的鞠躬、欧美人的拥抱接吻、拉美人的脱帽致意等都表现出各自的文化特征。非语言信息弄得不好就会产生误解,有的时候甚至导致意想不到的事发生。有一位在泰国旅游的美国人,不经意坐在寺院里一尊佛像的头上休息,被人拍照下来,结果被驱逐出境。
  再如,在握手方面,我国的习惯与英语国家就存在一些差别。英语国家礼节性的握手是两人以手相握,然后马上松开,两人身体距离也随即拉开。中国人的礼节动作则是两人先握一下手,然后相互靠近,两人的手仍不松开,或者干脆变成了相互拉住不放了。在中国人看来,这只不过是中性的礼节动作,英语国家的人却感到窘迫不堪。因为在他们看来,抓住别人的手不放与握手毫不相干,一般视为禁忌。每遇到这一情况,他们就只好反复握个不止,耐心等待对方松开。
  
  结语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大面积、全面地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到外语教育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持之以恒地将文化教学寓于语言教学之中;要提出以跨文化为导向的英语教学(interculture-oriented),用跨文化交际理论指导英语教学改革,并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语言测试中全面反映出来。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北京: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2002.
  [4]王得杏.跨文化交际的语用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
  [5]巫维衔,黄文鹰,骆世平.现代英语常用成语词典.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