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病理研究与对策:小学课堂纪律管理技巧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病理研究与对策:小学课堂纪律管理技巧

发布时间:2019-01-17 03:47:42 影响了: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互动式教学理念也渗透到小学音乐课堂中去,让活跃的童心更加插上自由的翅膀在音乐天空驰骋翱翔。但在这其乐融融的背后也折射出一些阻碍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问题。本文就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病理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旨在让“互动式”音乐教学更加行之有效地推向深入,让我们的课堂能更加的异彩纷呈。
  互动式 音乐教学 病理 对策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推行,自主、合作、互动、对话等日益成为教育教学生活中频繁出现的话语。一时间我们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由以往的“师授生听”变成了“对话合作”。这样不仅可以发扬教学民主,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课堂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学习形式,互动式(合作式)教学很快引起了音乐教学工作者的兴趣和追捧。但通过对一些案例及调研结果分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种种弊端便浮露出来。
  一、互动式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徒有其表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合作学习非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还往往有着徒具其表之嫌。
  1.分组随意性强,学生参与不均
  合作学习主旨是人与人之间为着共同的目标,相互配合,积极参与。但这往往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理搭配,科学分组。但现实课堂上,小组分配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就造成组内有些同学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而有的同学却闷声不响,置之度外。这就造成了徒有“合作”之表,而无“协作”之实。
  2.合作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长期以来,人们尤其是教师已经习惯了教师主宰课堂教学时间,或者说,教师已经有了这样的心理惯性。尽管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尽管对话型音乐教学需要合作学习,但惯性的力量总在无形中发挥作用,以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总是得不到保证。
  3.教师未积极参与其中
  在现实课堂中,很多教师往往是布置完任务就如释重负,把问题交给学生,傍若无事地置之一旁,以便更全面地发掘学生的能动性。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老师在合作教学中虽不起主要作用,但应适时适当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如若不然,合作学习就会陷于盲目、混乱状态。
  综合上述病例分析,要使互动式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应该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科学合理分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每组学生在性别、个性、兴趣、特长、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力争不让任何学生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每个学生都应分配一定的任务,成为合作的主体。
  第二,给予充裕的合作时间。国内有位学者曾这样说过:“21世纪的课堂教学在组织形式上要加强分组教学”。而且,他还认为这种教学必须占整堂课2/3以上的时间。当然,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尚待进一步的研究,但给予合作学习以充裕的时间,将是其走向实效的重要保障。
  第三,明确教师的角色。教师既是合作者,又是指导者,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应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刻意追求“生成”而迷失基本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敏锐地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节外生枝”,顺势引导学生积极地探讨,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的活跃,智慧的火花不断涌现,这时,课堂也会随之变得富于生机和活力。但遗憾的是,在我们现实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却常常会被一些细枝末节或一些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所误导,从而分散精力,扰乱视线,以至于使教学走向岔路,迷失了基本的教学目标。
  教学案例:《嘀哩嘀哩》的教学片断
  一位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唱完《嘀哩嘀哩》这首歌,许多学生对于歌曲的一些节奏型还没有完全掌握,老师就马上来个“春天”歌词创编比赛,成语竞赛、诗歌朗诵竞赛。学生热情高涨,创编出很多歌词,如“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校园里操场上,看见红的花呀,看见高高的树呀,还有那活蹦乱跳的小朋友……”成语有“春光明媚、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兰秋菊、春暖花开、春光灿烂……”诗歌有《春晓》、《咏柳》、《春夜喜雨》、《春望》……学生在热闹的文学语言环境中结束了本堂课。
  由于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的价值大小缺乏正确判断和恰当的引导,使这堂音乐课悄无声息地变成了语文课。老师为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而采取了鼓励学生创编歌词、成语竞赛、诗歌朗诵赛等活动,这一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对于“生成性”的东西要见好就收,切不可漫无边际的肆意扩散,否则,就会让“正事”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的追逐中悄然淡化。
  三、结语
  要防止和避免诸如此类的教学现象发生,互动式音乐教学的课堂设计就应该做到:第一,既要承认和重视生成性资源,又要尽可能地有效利用课堂中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第二,面对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信息,教师要有敏锐的意识,能迅速地做出判断和筛选,捕捉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对那些价值不大的或偏离目标的生成性资源能果断拦截,恰当引导。只有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开军.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4]王国芗.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与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7).
  [5]刘河仙.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5,(2).
  [6]刘河仙.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5,(2).
  [7]周琦.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性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3,(1).
  [8]胡心洁.被淡忘的土拨鼠――音乐课堂生成资源的应对刍议[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3).
  [9]沈高兴.留住音乐――对音乐课堂教学中偏离“音乐”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