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军队院校大学语文困境与突围]突围困境
 

[军队院校大学语文困境与突围]突围困境

发布时间:2019-01-18 03:47:27 影响了:

   [摘要] 当前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在各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其在学科定位、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困境。紧密跟随军校教育发展历史脚步,找准课程定位,适应岗位任职需要,不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着力改革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方可走出困境,打破目前尴尬局面。
  [关键词] 军队院校 大学语文 学科定位 教学模式
  
  一、反思过去:大学语文课程教与学所面临的现状
  自军队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以来,在培育军队院校学员人文精神、塑造高尚人格、进行审美陶冶、提高鉴赏水平、提高写作能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作用。但近年来,有关大学语文方面的报道不断现于报端,更多反映的是大学语文课的尴尬地位,军队院校如今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这其中既有教育功利化追求影响下的认识问题,也有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自身的问题。
  与地方高校一样,大学语文课程虽被定为基础公共文化课程,但长期以来处于边缘位置。一些人对大学语文课程的价值产生了怀疑,部分军队院校压缩甚至停开大学语文课程,这给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一边是大学语文能力令人担忧的现状,一边却是大学语文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学科地位不高,教师遭受冷落,教材陈旧,教学研究滞后等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学生认为语文课从小学上到高中,早就学腻了,现在大学语文课也没什么新意,感觉像“高四语文”,因而,很多学生对大学语文不感兴趣,把学习大学语文当作一种负担。另一方面,从当今军队院校大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学员的大学语文欠帐现象是无法回避,部分学生语文水平很不高,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文章写不好,文学修养很低。再加上部队院校所招生的学员大多数是基层部队生长士兵学员,大学语文的学习就存在一定的脱节,除了专业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语文能力的脱节而无法传续想要表述的思想,导致在学期开始就把本门课程当做文化补习课程。同时,受市场经济影响兴起的后消费主义的严重冲击,实用主义观念大为流行,社会大众追求立竿见影的功利效果。社会上也存在这样一种看法:一个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并不能带给你生存的必需,而一个不通文法的软件高手,却远比一个满腹经纶的理论家有前途。所有这些,使军队院校大学生产生了误解,片面追求实用性的知识。
  二、追问现状: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具有的内涵
  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重在介绍我国古今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军校学员学习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并有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借鉴写作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它不能体现立竿见影的职业技能的提升,这自然就和现实中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发生强烈碰撞。功利化教育可以赢得暂时的利益,却导致许多大学生对人类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文化素养和情操品格,势必造成军队院校大学生群体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整体孱弱。
  首先,大学语文是工具学科,它是旨在发展学习其他学科所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学科,能直接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服务。大学语文课中的语言文字、文章章法、写作基础知识、阅读与欣赏、审美创造与审美评价等训练,是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从军队院校学员任职角度看,需要学员素质是个很不稳定的动态结构,即由储备性素质、应用性素质两大部分构成。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对军队人才应用性素质的认可和检验,主要看重其岗位适应性、职责角色性、人际协调性、情况应变性,这是由高科技化、信息化时代生产生活的快节奏的“快进人”要求决定的。大学语文课通过有选择的自成体系的古今中外文、史、哲、艺典范作品的讲析与鉴赏,特别是通过蕴含丰富的文学形象的潜移默化、文情并茂的美的熏陶,使学生看到人和人格的力量,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全面了解现代社会,真正懂得人心之学。一方面,使自己学有某种专长,另一方面,做一个具有多方面才智的通才,大学语文通过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当今最新优秀文化成果的传播及对艺术的基本修养,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自觉地将对人的尊严与使命、人的权利和责任、人的理想与品格、人际关系和谐与协调、人类发展的需要与追求等问题的思考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起来,以确立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完善创业与创新思维,增强非智力因素:即在广阔的视野内,树立远大目标,确定正确的人生追求与价值。
  其次,作为军队院校的学生,在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涯中,将体现在任职岗位的第一线。其文化素质品位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社会认可与否。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大学语文课肩负着继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军队院校大学语文教材选入了一部分历代名家名篇,这些历经千锤百炼的典范之作,涉及到许多传统学科的内容,涵盖着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将传统文化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必修内容,是举世公认的正确选择。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国际大家庭里,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要想使自己永远沿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不断进步,不断富强,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解决好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
  第三,鉴于我国军队院校的主客观条件,扎实开设好大学语文课就是军队院校面临的必然选择。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化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培养的精神食粮,启发军队院校学员正确认识祖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一步明确自己所肩负的神圣历史责任,牢固树立献身国防与保家卫国、建设美好未来的崇高理想。同时,通过对众多中华民族精英优秀思想品德的感受、领悟和内化,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第四,大学语文课程的能动性特点,既表现在潜在的启发智力的功能上,又表现在对人的知识渗透、素质结构的无形拓展上。大学语文的优秀文学作品,不但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许多学科的知识,还可以从作家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幻想、形象与抽象交叉的思维中受到启发,培养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军队院校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通过人才培养质量来发挥自身特殊功能。换句话说,军队院校教育的特殊功能,必须由所培养的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亦即“复合型”显示出来。而这种“复合型”构成过程既包含着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培养,更体现在文化素质培养上。大量事实说明,“复合型”品位的高低决定于文化素质培养质量的优劣,而大学语文课正处于文化素质教育质量的“瓶颈”位置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中,往往透视着一所军队院校办学的规格,这已是被经验所证明了的不争事实。处于我国高等教育军队院校教育,因其全新的自成体系的独特人才培养规格,这种“互相渗透”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乃至可作为军队院校教育教学规律视之。
  三、科学建构:进一步构建适合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模式
  1.显性与隐性结合,突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多以教师讲解、分析、归纳为主,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大学语文的教学课时较少,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上给学生很多东西,学生长期被动学习也会产生依赖思想和厌学情绪,大学语文教学的诸多目的根本无法实现。要发挥大学语文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特别强调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意识,运用激励机制挖掘他们课外的学习潜力与能力,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
  2.人文教育与专业结合,拓宽专业视野,培育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不拘泥于教材,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含有穿过历史以及军队人文精神的隧道,藉着优美的文字,去领略不同时期的名人笔下令人惊叹的雄浑气势和宏大规模,在文学作品中去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不断加强与各种形式多样的主题驾驭结合,切实增强主体的学习动力。
  3.革新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正确认识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目的.端正教学态度的基础上.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以达到“传道”“授业”的目的。学生是教学双边活动的主体,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允许、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增加课堂讨论内容,以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针对教学内容布置课外阅读的重点书目,并要求学生写出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心理学、传播学的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视觉媒体和听觉媒体结合有助于信息的摄入和吸收。大学语文教学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是摆在教师而前的重要课题。在大学语文课中,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影视资料二者互相配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需要强调的是多媒体教学虽然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它毕竟是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它丝毫不能动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育对象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
  4.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留给大学语文课程一定教学空间
  目前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涉及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文学,“有点太厚古薄今,厚中薄外”,课时比较紧张,常常因为时间有限,精彩讲解被“缩水”。所以可将大学语文分解开来,根据军队课程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适时开设文学欣赏、应用文写作、阅读与演讲等课程。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教师资派,将课程再细分为诗歌欣赏、散文漫步、小说阅读、外国文学拾贝、论文及实用文体写作、新闻及文学写作、阅读与技巧、演讲与口才等等。由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修,效果要大大好于目前的课程安排和设置,也更能有效地利用起中文专业教师这一丰富的资源。
  5.进一步深化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寻找突破大学语文和现代高等教育衔接口
  军队院校要走出大学语文教学的尴尬境地,突出重围,必须进一步深化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寻找大学语文课程和现代高等教育的衔接口,必须紧密结合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规律,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全方位改革,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传授知识与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等关系,努力在提升学生整体文化素养,增强学员人文精神,强化学员文字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适应力、持续力和创造力,使大学语文重拾人文精神重回院校课堂,真正成为进一步加强军队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刘海.军队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4.
  [2]大学语文何时走出尴尬[N].中国教育报,2004-05-14(4).
  [3]朱玲.谈大学语文的定位[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5).
  [4]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版社,2004.
  基金项目: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项目阶段性成果,编号:2009300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