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追寻我生命中的那份纯真【追寻生命的课堂】
 

追寻我生命中的那份纯真【追寻生命的课堂】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7:18 影响了:

  关键词:生命;课堂;希望;情感;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5-0057-03      什么是生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
  约2500年前,亚里士多德给生命下的定义是:生命指能够自己摄食、成长并死亡的能力。
  现代生物学给生命下的科学定义大致是这样的: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的复合现象。
  
  生命是什么?
  
  诗人席慕容说:生命其实也可以是一首诗。
  我们教育者认为,生命是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中的肉体与精神的成长。
  但是,长久以来,我们却忽视了我们课堂中的受教育者的生命需求,忽视了教育的生命性价值。于是,认知、理性取代了活生生的生命存在,训练、灌输堵塞了生机勃勃的生命的成长,日复一日、单调与乏味消磨了学生生命的情趣。因此,要真正使我们的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中获得肉体与精神的成长,生命的课堂就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希望、情感、智慧。
  
  一、生命的课堂应关注生命的希望
  
  生命为什么存在?生命因为希望而存在。那么,学生的希望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希望满足自己的好奇,希望被尊重,希望被承认,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赞许和赏识。为什么老师的一个微笑、一次抚摸、一声表扬,会让学生高兴好几天?就是因为它满足了生命的需要。
  一位老师的教学随笔令我颇有感慨。“不知什么时候起,每天的语文课成了学生的一种期待。用他们的话说,每天的语文课成了他们紧张生活中的一点亮色,一点神往。说来惭愧,学生这么盼望语文课并非是因为语文的吸引,而是由于音乐的吸引。因为在每天的语文课上可以听到一首他们喜欢的歌。”是呀,如果我们的课,每天都给学生一点期待、一点希望,那学生每天的生命存在,岂不更有乐趣、更有意义。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希望的存在呢?
  1.生命的课堂要多给学生被尊重、被赏识的希望。
  周弘在书中写道:“没有赏识就没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所以,我们无时无刻都不要忘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他们与我们一样,不,他们脆弱的心灵比我们更渴望被尊重、被欣赏。在生命的课堂里我们要时时为这些生命点亮一盏盏希望的灯。
  2.生命的课堂要满足学生渴望欣喜的愿望。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及时的评价,是学生的希望之一。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出人意外并符合学生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更是学生的希望。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对学生的精彩表现,我们的教师要么奖一声“正确”,要么奖一片掌声,表扬凝固成了模式,热情僵化为表演,久而久之,学生乏味了,麻木了,倦怠了,这种评价怎能满足学生内心涌动的多彩的希望呢?
  本学期,我上了一堂课,利用书法作品来评价激励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课后学生追着我问:“老师,什么时候还讲书法作品?”
  我感受到,只要我们的课堂能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各方面使学生不断获得新鲜、生动的科学认知,使学生不断得到欣喜,那么学生就会天天都带着幸福而美好的希望,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接受充满生命色彩的学习。
  
  二、生命的课堂应投入生命的激情
  
  什么是激情?心理学中的解释是: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激情的参与,才有认知的渴望,才有表达的欲望,才有智慧的灵动,才会引发学生深深的感悟、独特的体验。
  我们的教学必然要有师生激情的投入。例如,在语文学科中,“言为心之声”,“课文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低回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课文在课堂的外显,必然是充满激情的课堂。
  儿童是最情绪化的。刚刚哭的,马上可以破涕而笑;刚刚笑的,转眼可以嚎啕大哭。我常常想,这么情绪化的小孩,他们在课堂上何以面对老师轰炸式的提问而泰然处之,处惊不变?他们人在课堂,其实早已游离到学习活动之外了。他们没有情感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些在课堂上胆小如鼠,不敢举手发言的学生,下课却立刻变成了小“老虎”,叫呀、跳呀,生龙活虎,情感特别丰富。他们上课的激情哪去了呢?朱永新教授在《我心中的理想教师》用一句话点醒了我们:“我们所诅咒的东西,某种程度上是我们自己所塑造的,所以教师逃避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说得真好,我所埋怨的正是我们自己造成的。造成课堂中学生缺乏激情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我们教师本身上课缺乏激情,学生的的激情在单调枯燥的教学中干枯了;二是我们的课堂纪律严格、刻板,学生的热情被扼杀了。
  特级语文教师孙双金为一堂好课提出了一个很生动的“四个小”标准:学生小脸通红,小眼闪亮,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这就是学生课堂激情的最好体现。没有激情的参与,不会有“小脸通红,小眼闪亮”的激动表现,没有激情的推动,就不会有“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表达欲望。
  有了激情,学生的学习才是投入的、积极的,思维才是灵动的、活跃的。在学习的激情中,学生有一种学习的高峰体验。这种体验是快乐、是难忘的。伴随着学习高峰的体验,也许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不吐就难受。于是,课堂中,有的学生举手不行,嘴里还叫着“我说,我说。”有的冒险也要把自己的答案公布于众。甚至情不自禁的大声插嘴了。
  当学生真正投入学习时,老师也会从学生发亮的眼睛、兴奋的神情中而得到激励,把课讲得更好。不言而喻,这样的课堂才能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只要这样讲课,我们每一位教师谁都能得到这种切身体验。
  当然生命状态的课堂是多变的。如果,学生在该安静的时候仍然激情洋溢,难以安静,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控、引导,而决不能靠简单的纪律和粗暴的压制来维持纪律。这个过程本身,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自我控制和尊重他人。
  
  三、生命的课堂应飞扬生命的智慧
  
  帕斯卡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英国哲学家A.N.怀特海的教育代表作《教育的目的》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古代的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我们降低了目标,教授的是学科。从神圣的智慧沦落到学校的教材知识,标志了多少世纪以来教育上的一种失败。”
  我们教育缺什么――缺智慧。那么,课堂的智慧来之何方?来之于有智慧的教师通过有智慧的教育培养了有智慧的学生。因此,智慧首先来之于教师的课堂智慧,其次学生的智慧应该在宽松的环境中萌发,在主体的体验中生成,在生活的情景中激发,在质疑争论中碰撞,在讨论想象中放飞。
  我在《黄河象》这一课的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体会“科学假想”的科学性、严密性。而就在对感受这一内容的引导中,一个学生冷不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质疑:科学家的假想不对!这一下子就打乱了我的教学设计。按原设计,在感受科学假想严密性的基础上,我将引入一个开放性的练习:除了科学家这一种假想外,还可能有其它的假想吗?现在,学生对这一假想产生了怀疑,后面的教学该如何展开呢?
  出于对学生的尊重,我习惯性地追问了一句:“请说说看,科学家的假想哪里不对?”
  “大象的尾椎哪去了?科学家没有这方面的假想,因此科学家的假想不严密、不科学。
   “课文第一自然段说,‘除了尾椎之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它的尾椎化石哪去了?科学家在假想中并没有提到。”
  “可能是挖掘时没有找到吧。”为了不影响教学的进程,我急忙解释。
  “不对。课文中说,‘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说明挖掘工作是非常认真仔细的,尾椎化石怎么会找不到呢?”
  一些学生回过神来纷纷附和。
  怎么办?我决定撇开原设计,吸纳孩子们的思想,调整教学思路,重新组织新的讨论。
   “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发现。就是,大象的尾椎哪去了呢?课文的确没有交代清楚。看来科学家也疏漏了这重要的细节。现在我们一起来帮科学家大胆的假想一下,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纷纷举手。
   “经过200多万年,大象的尾椎可能早就烂掉了。”
  “不可能,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尾椎怎么会烂掉呢?尾椎骨应该也变成化石。”另一学生反驳道。
  “是不是这只大象本来就没有尾巴?”
   “哈哈……”回答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大笑。
  “笑什么?我的意思是说,这只大象在落水之前,曾经有一次为保护象群,与进攻大象的狼或者豹等进行过搏斗,结果尾巴被咬断了,就成了一只没有尾巴的大象。”
  “有可能。假想既大胆又合理。”看见他争辩得满脸通红的小脸,我不禁要为他鼓鼓劲。
  “我觉得还有另一种可能。会不会是陷入淤泥后,尾巴却露在外面。不久尾巴腐烂了,尾椎骨也被河水冲走了。于是,就成了一只没有尾椎化石的黄河象。”这推想更科学更合理,我不由得暗暗点头。许多同学也表示认同。
  “我觉得老象可能不是因为喝水,而是因为要过河,才陷进河中的淤泥的。至于尾巴,可能大象陷进淤泥后引来鳄鱼,让鳄鱼给咬去了。”
  “老师,我还有一种假想。”“老师,让我说。”……
  只可惜课时受限,否则赶紧追问一句:“那么,在同学的假想中,究竟哪一种是最科学、最严密的呢……”就可能将讨论引向深层,将围绕“科学假想”的科学性、严密性这一思维训练由感受拓展、升华到理解、探究的层次。
  生命的课堂教学是什么?简单说,就是交流,是思维碰撞,更是师生平等对话实现“双赢”的过程。生命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什么?简单说,是学生追求主动探解、获取新知、不断创造的过程,更是教师追求教学意图“隐藏”,教学行为“无痕化”境界的过程。这种课堂处处闪动着思维火花,处处跳跃着智慧的灵感:匠心独运、返朴归真,展现着师生生命的自我超越和创造;妙语连珠,幽默风趣,洋溢着孩子们的智慧和聪颖;自由,开放,升腾着求索热情,萌发着思辩理性,孩子们在轻轻松松中获得体验、感悟和创新。而这一切,恰恰就是教师凭借自己的智慧所引发的师生智慧碰撞而闪现出来的美丽、奇妙的灿烂火花!
  课堂,永远是师生人生中最重要的生命历程。愿我们师生共同用生命唱歌,让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成为我们来到世界最有意义的人生过程。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