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
 

[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

发布时间:2019-01-28 04:12:36 影响了:

  摘要:如何讲述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关系,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问题: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要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民族关系,要一分为二地评价民族英雄,要充分肯定少数民族的贡献。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选修)中国古代史》这套教科书,特别注重民族关系问题的介绍与探究,教材运用较为丰富的史料叙述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及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讴歌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这有利于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但是如何讲述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关系,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问题非常重要,如果讲不好,学生不但不能正确理解,反而形成错误的概念,产生不满心理,甚至影响民族感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讲清这些问题,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
  诸侯争霸给当时被称为蛮、夷、戎、狄的周边少数民族向中原发展提供了机会。华夏民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共处,犬牙交错,打破了各民族间原来的地域界限,为各民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大大密切了华夏民族与其他各族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各族的经济发展和融合。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秦灭六国后,派兵征服了越族等其它很多地区。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到南海郡,人口达2千万。
  汉武帝继秦始皇以后,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汉武帝时打败匈奴,通西域。将新疆地区正式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建立起幅员广大的封建国家。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唐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发展。唐朝加强了与边疆各族的联系。回纥、粟末、南诏等首领接受唐朝的册封,经济上与唐往来密切,文化上互相交流。吐蕃与唐通婚,基本上保持了亲戚关系。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立,使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军事权力,这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西北边防、发展中西交通起了重大作用。
  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分别实现局部统一。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唐宋以来迁入我国的波斯、阿拉伯人,同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长期杂处通婚,已逐渐融为一体,元代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阶段。清初康熙帝统治时期,消灭了吴三桂等西南割据势力,平定了准噶尔等部贵族的叛乱,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在清朝幅员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壮、回、藏、苗、满州、蒙等50多个民族,这种大一统局面加强了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为现代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当然,各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既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他们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其中人数较多而又发展迅速的民族,对我们祖国历史的发展起的作用就大些,例如,汉族不论在政治经济上,这是在思想文化上,都起过巨大的作用,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汉族的发展史。中国这个统一的国家,不是由某一个民族缔造的,而是所有的民族,包括历史上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了的民族。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必须包括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没有少数民族的历史,就不能称之为中华民族史。
  二、要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民族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既有各民族友好相处、和平发展的统一时期,也有各民族互相对立、彼此争战的分裂时期;既有民族内部分裂战争;也有外族的入侵等等。几千年来多民族的中国存在着统一和分裂的情况。
  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上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分裂的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便不难看出,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在各民族之间,当矛盾的同一性占主要地位时,彼此就友好相处,互相往来,和平发展,国家就表现为统一状态,例如,秦汉的统一,隋唐的统一,元明清的统一等。当矛盾的斗争性占主要地位时,民族之间就相互对抗,甚至爆发战争,国家就处于战争或分裂状态,例如,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南北朝的分裂,五代十国的割据状态等。同时,矛盾双方还可以互相转化,比如宋与西夏、辽、金的战争,千百万人死于非命,经济文化受到破坏,民族战争固然使各族人民遭到浩劫,同时战争也是各民族之间相互接近的一种重要方式,历史上每一次战争之后,总有大批被征服民族的人民被强迫迁徙到另一个民族的聚居地,各民族杂居错处,相互融合。东晋十六国时,民族战争经常发生,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一个民族大融合的高潮。至于战争引起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例子,历史上更是屡见不鲜。这在客观上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起了促进作用。
  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仇视、屠杀和战争,只是民族关系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历史上各族人民友好相处,共同缔造和发展了多民族的伟大祖国,促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这才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本质和主流。
  三、要一分为二地评价民族英雄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怎样的人才算“民族英雄”呢?汉民族把岳飞、文天祥等人当成本民族的英雄,而女真、蒙古族则认为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等才是民族英雄。有的人认为,能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有利于祖国统一的人,才能称为民族英雄。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确定呢?我认为,对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应当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具体的分析,既不能绝对地肯定,也不能绝对地否定,更不能带有狭隘的民族情绪片面地下结论,而是应该指出其功过之大小,从而确定其是怎样的一个民族英雄。要热情颂扬他们的历史功绩,对个别有污点的人物,要注意分清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比如,在讲述岳飞带领“岳家军”抗金斗争的事迹时,有的学生提出:岳飞镇压过农民起义,不算民族英雄。应当指出,抗金斗争是岳飞一生中的主要活动,他从军二十年,绝大部分岁月是在抗金前线度过的。还有的学生提出:宋当时已是腐朽的政权,当遭到外族的进攻时,必然灭亡,这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岳飞抗金,阻碍了国家的统一,阻碍了历史的向前发展,所以,也不能算民族英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要讲清,金军南下,是以屠杀、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金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因此,岳飞抗金是正义的,带有反侵略战争的性质,他的英勇斗争,阻遏了金军南下的进程,保卫了大江南北的各族人民,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虽然他有忠君思想,曾经镇压过农民起义,但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来看,他镇压农民起义的污点同他在抗金斗争中所建立的功绩相比,显然是功大于过,他仍然不愧为我国古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对于那些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帝王将相,也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于他们顺应时代发展,对历史进程起推动作用的活动,应该给予客观的充分肯定。
  总之,从疆域上,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权形态上,则经历了中原汉族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由共存到统一的长期历史演变过程。各民族人民在创造自己历史和文化的过程中,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和友好往来是主流,而主要由各族统治者挑起的战争则是一时的历史现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