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让特色课程助推女中发展 依托本土资源 助推课程园本化
 

让特色课程助推女中发展 依托本土资源 助推课程园本化

发布时间:2019-01-30 04:16:09 影响了:

  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光荣办学历史的江南名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声誉。自2006年恢复女校办学以来,一女中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己任,坚定不移地走质量立校、品牌立校、特色立校道路,努力在高位发展、创新发展、内涵发展、品牌建设等方面“更加规范、更有特色、更有效率”,取得了显著成绩。
  课程是实现教育理想的基本载体,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实力的重要指标。我们一女中一方面严格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另一方面根据女校的办学特色,有重点、分阶段地推进和实施了校本课程的项目建设。
  一、梳理校史,传承女中优良课程传统
  复校之初,我们就在思考:女中的特色在哪里?学校都是女生不是女校的特色,校园环境布置得女性化一些也不是女校的特色。我们认为,女中在百年发展中积淀了丰厚的学校文化,其中蕴含了女中的特色:有一种关注女生身心特点的管理模式;有一个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适合女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模式;有一套女校独有的提高女生人文素养的校本课程;有一个女校独有的校园文化环境……其中,最能体现女中特色的,无疑是女中的课程建设。
  翻开女中的校史,我们发现早在民国时期,女中就有教师开发课程的先例。那时教师都是一时之选:国画大师钱松岩曾在本校任教十年之久,著名国学家冯其庸先生教语文,音乐理论家钱仁康教音乐,秦同培教语文的同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编辑出版了大量语文教材……这些教师所用教材大多都是自编自用,也有鲜明的女中特色。如语文课本就用专门的女子国文教材,除了传统的女子伦理说教外,还有大量宣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妇女解放的内容。除此之外,女中还有自己的特色课程,如女子修身、家政、礼仪等课程。
  建国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在继承女中课程传统的基础上,整体反思学校特色的基本条件和师资优势,在特色课程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校就被评为无锡市艺术特色学校,2004年又被确认为江苏省首批艺术特色学校。20年来,学校先后有上千名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类艺术竞赛中获奖,每年都有艺术特长生考入国内著名艺术院校深造。学校的外语课程也很具特色。一女中是无锡市外语特色学校、双语实验学校,学校外语学科组还荣获了江苏省总工会颁发的“巾帼建功示范岗”。
  二、整体规划,开发富有女中特色的校本课程
  1.调查研究,了解学生课程需求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严格遵循课程开发的程序,作了大量的先期调查工作,掌握了学生的课程需求,使校本课程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在学校层面制定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问卷,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发放《自主选修课程意向书》,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身心健康、生活情趣四大领域广泛征询学生对课程的意愿,从中整理出60多项众多学生喜欢的课程项目,如:心理学初步、交往与礼仪、美学初步、韩语、日语、瑜伽、家政、插花艺术、旅游地理、计算机应用、医学保健、生命科学史、气象观测、摄影等。内容涉及面之广,足以反映女学生们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对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强烈愿望。我们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中发现了学生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她们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提出了注重过程、加强思维训练和实验动手的建议;对校本课程的建议则体现了新时代女生多元化的需求,参与性、自主性的要求非常强烈,如许多女生提出开设卫生保健课、网球课、瑜伽课、学习方法辅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
   调研还得到了学生家长的鼎力支持。通过家校联系本,我们向家长们宣传新课程理念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举措。家长不仅对学校千方百计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机会表示非常赞赏,而且还主动与老师沟通,协助学校教育孩子注重个人修养、培养广泛兴趣,不少家长还给学校开设学生自主选修课程建言献策或提供各种帮助。
  2.整合资源,规范课程开发程序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可行性、必要性出发,根据轻重缓急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开发和实施。我们从校情和师资条件出发,根据学校教师的个人特长和教学精力,在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基础上,积极开发富有女中特色的学生自主选修课程。我们的基本操作模式是:
  一是充分挖掘师资人才资源。开设学生自主选修课程,遭遇的第一问题就是要有相应门类的专业师资,但事实上这样的老师并不多。于是,我们根据教师原有的综合素质与个人兴趣,发现他们的特长,鼓励教师发展第二专业。
  二是进行政策配套。对参加开发自主选修课程的老师,我们在工作量计算和绩效考核时有明确的政策性倾斜与优惠,让积极为课程开发作贡献的老师能够得到充分的认可与肯定。
  三是学校组织科研骨干为教师们提供必要的规范性指导,逐步使校本课程建设步入正常化、科学化轨道。
  3.整体架构,形成校本课程体系
  我校利用完中优势,在初中建设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课程。学校依据重点明确、从易到难、具有针对性的原则,将初中特色课程分为“女淑”、“女雅”、“女秀”、“女巧”四条主线,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依次开展。“女淑”课程与学校崇德教育相结合,利用每周班会课时间,弘扬女校“崇德、明礼、博学、力行”和女生“自尊、自强、自信、自爱”精神;利用每周一节体育健康课时间,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直面女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帮助她们调适身心,健康成长。“女雅”课程深化发展学校的外语教育特色,引导学生掌握两门以上的外语;通过经典诵读涵养女生气质,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通过对社交礼仪的学习,展现女校学生良好的礼仪规范和风采。“女秀”课程通过对女生的形体塑造、艺术熏陶,培育当代女生端庄大气的外表和聪颖灵动的艺术气质。“女巧”课程通过对学生应用技术的培训,促进女生心灵手巧,为幸福人生奠基。
  在高中阶段,学校已经开发了吴地文化与女学传统、女子形体、女子国学、心灵成长、美术与审美、声乐基础、美术欣赏与动漫创作、民族器乐、电影艺术、生命科学简史、主持与播音、日语口语、英语口语20余种校本课程。
  目前,学校已形成了国际交流、健美修身、思维训练、音乐舞蹈、手工制作、书法绘画、动漫基础、图像处理等8个系列的校本课程。每个系列还细分若干子项目,如“国际交流”系列包括礼仪、小导游、日语基础、英语表演等,“健美修身”系列包括健美操、球类等。在近40门校本课程中,有近20门有学校自行开发的教材,如《英语口语》、《日语口语》、《吴地文化与女学传统》、《生命科学简史》、《动漫基础》、《图像处理》、《摄影初步》等等。其中,环境教育校本教材荣获无锡市首届环境教育校本教材评比一等奖;《高中生生涯规划》为国内第一本中学生生涯规划校本教材,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江苏教育报・高中生周刊》2009年9月起连载课程的主体内容。
  学校重视活动课程的建设,建有铜管乐队、文学社、小记者团、义工团、阳光心理协会、篮球社等20多个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将课内学习向课外甚至校外延伸,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要。其中,学校文学社是全国百强文学社之一,成员曾荣获全国作文比赛一等奖第一名;书画社已有30多人进入了美术学院、高校美术系深造;20多位学生通过自然之友社活动在青少年科技活动中获奖。学校还邀请了中科院院士、北大微电子学院院长杨芙清教授,华东师大博导、著名作家陈子善,中国水产科学院杨健博士,中国农科院胡文绣研究员,安徽大学原副校长程慧霞等知名人士与学生面对面,谈女性的成长与成功,这些活动给女中学生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女中还鼓励学生走出国门,每年利用寒、暑假出国访学,开拓自己的视野。
  三、有效落实,建构女中特色课程实施体系
  课程只有落到实处,才能有效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我们通过学生个人自选、小组自由结合、老师指导建议等形式,开展了跑班式、菜单制的自主选修课实验。在具体实施学生自主选修课时,我们注意做到:
  一是确保自主选修课程的师资。我们除了利用本校师资外,还积极利用了社会资源,聘请了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校开设锡绣课程,聘请专业教练开设网球基础课程。我们还和省内最优秀的交响乐团――江苏交响乐团合作开设管乐课程,聘请江苏交响乐团青年指挥家、曾荣获荷兰国际音乐节指挥金奖的陆铭老师担任乐团指挥和艺术指导。在陆老师精心组织下,学校管乐团先后在无锡吴文化展示活动、无锡迎世博文化展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与比利时富有盛名的斯卡塔皇家管乐团合作演出,拓展了学校管乐团的国际声誉。学校管乐团将于2012年2月赴欧洲与已有百年历史的荷兰皇家管乐团合作“双百音乐会”,并受邀参加比利时德圣特罗国际音乐节和荷兰圣奥德鲁国际音乐节。
  二是确保自主选修课程的时间。我们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所规定的课时,每周安排2课时作为学生自主选修课时间,排进课表。在规定时间内,学生以年级为单位,跑班上课,有的课程根据师资、场地、课程目标等的具体情况,进行跨年级跑班上课。
  三是确保自主选修课程的场地。我们学校场地十分狭小,教学用房也相对紧缺,但是作为一所特色老校,学校专用教室和特殊用房相对齐全。我们因地制宜用好各种房舍和场地――把器乐课程安排在学生实验剧场,让学生时刻感受舞台表演氛围;把“形体与舞蹈”课程安排在舞蹈房,让学生随时可审视自己的个人形象与动作效果;把“书法与美术”课程安排在美术专用教室,让学生时常能身临其境,感悟美的环境。学校还有一些古建筑,平时作为教学用房并不合适,但作为自主选修课程活动场地就很有诗意了。例如,我们将“国际交流”课程安排在古建筑内,同学们在那里学日语、进行英语口语交流和英语情境对话、进行导游训练等,有效地实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四是确保自主选修课的设备。新开设的自主选修课程对教学设备、教具、学具都会提出新的要求,学校盘活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设备,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由于现有的教室都配置了系统的现代教育装备,原有的活动式投影仪、录音机等在日常的教学中基本不用,但自主选修课程让这些闲置的教学设备有了用武之地。如:在“手工制作”课程中,学生制作布娃娃,给布娃娃穿的衣服是用做学生校服的边角料做成的,总务处专门联系为我们做学生校服的厂家,把做校服剩余的边角料送回学校再次利用,让学生从中也接受到资源再利用、废料巧利用以及节俭等教育。
  四、立足校本,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是学生成为社会合格公民的底线保障,必须给予必要的保证。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相关课程理论知识,针对女生实际,我们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开足开齐必修课程。立足于女校课程发展及女校学生成长,我校制订并实施了《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2009―2015年高中课程改革深化实验行动方案》。2010年寒假和2011年暑假,学校将中层干部、各年级组长、各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及骨干教师召集在一起,利用专门的时间对课改方案进行研讨,形成校本化的学校课改制度。
  
  1.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我们结合高中二期课改的精神,制定了学校推进课改的基本策略,即:素质教育加性别视角。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融入社会性别意识,从性别视角审视教育现象,研究当代女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寻找最适合她们的教育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掘女生的潜能,积极探索女性成长成才的规律。
  在实施国家课程过程中,我们引导教师进行师本化操作,遵循教学原理,细化课程标准,将宏观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具体可见的学生行为,明确每节课教学效果的具体体现;设计教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如数学学科组结合师本化研究,编写了初、高中数学教学案,通过教案、学案一体化,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高考质量稳步提高。
  在实施国家课程时,女中注意校本化落实,依据女中特点,发扬文科优势,拓宽加深内容;适当降低理科坡度,通过低坡度、高密度的反馈式教学,使理科教学优质高效。数学组申报了省教育学会课题,专门研究女生数学思维的优化,课题成果获得著名数学家徐利治的高度评价,多篇课题论文发表。
  在女中,体育、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等课程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同时,为了让学生能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一女中严格控制作业负担,确保学生休息时间,并且每天上、下午都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与其他男女混校不同,女中的阳光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有舞蹈十六步、有活跃兔子舞、有青春健身操,“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已成为女中学生认可的价值观和自觉的行动。无锡市教育局体卫艺处杨柳处长在考察了一女中大课间活动后感慨地称其为“无锡第一操”,并组织全市体育组长现场观摩。
  2.强化国家课程实施监控
  学校制订了《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课堂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内容丰富,大到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细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所规定。“严谨、科学、艺术”的课堂教学标准成为教师教学行为的坐标,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质量监控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听课,利用学校办公会议、学科组长会议等例会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阶段成果进行总结,对暴露的问题及时反思。学校还建立年级低重心管理制度,成立新课程改革推进及有效课堂质量监控领导小组,深入课堂,对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打造有效课堂的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采集课改的第一手资料,帮助教师更新理念,激发教师的课改智慧。
  鉴于我校在课程改革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卓越成就,在2007年召开的无锡市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我校作了经验交流,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肯定。2008年,我校获无锡市市属院校办学成果奖,随后又代表无锡市参加了江苏省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2010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莅临我校,对我校的课程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复校以来,一女中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在女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目前,无锡一女中已经与美国费城女子中学、德国玛利亚瓦德女子中学、澳大利亚史爵士克娜女子中学、新加坡圣尼格拉女校等女子中学建立友好关系,并选派教育教学管理干部赴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学习女校管理经验。近五年来,学校共接待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千人次的国内外女子教育专家、女子学校校长、教师和记者的采访,推动了中国女性教育的国际交流。2010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女校研究所在无锡一女中成立,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担任名誉所长,为我国女校的研究和发展搭建了高层次平台。
  (执笔:王荐、范恒立、匡晓峰,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21400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