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浅探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
 

【浅探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9-01-13 16:01:01 影响了:

  摘 要:地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为手段,通过自学探究、质疑解难、合作交流,达成学习目标。笔者对此阐述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关键词:初中 地理教学 策略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地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为手段,通过自学探究、质疑解难、合作交流,从而达成学习目标。那么教师怎样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呢?以下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导入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新课导入”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导入新课要注意趣味性。激发兴趣能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
  根据新教材内容具有丰富的生活性的特点,在设计教学导语内容时,应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用生活解读地理,激发学习和探究地理的积极性。如在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中,有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你是否知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正说明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却原来是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地球不停自转带来了昼夜的更替和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因此你会感叹‘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又不得不在深夜观看小巨人姚明的精彩表演……”列举学生身边鲜活的事例和亲身体验,使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一初中地理中最大的难点由身边熟悉的感性认识引入到理性的探究,大大降低了初中生抽象思维的坡度,既让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又收到了化难为易的效果。因此,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可激发兴趣降低知识点难度,而且也使学生明白原来生活中蕴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学习地理对生活有用,对终
  身发展有用”,从而将对地理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机。
  
  二、过程互动性
  
  实施新课程标准目的是要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的人材。人材的培养必须依靠崭新的教育机制和教育理念,必须从小处做起、从教学入手,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小舞台。初中地理师生互动教学更能体现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把好师生互动教学的关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的精神大有裨益。
  师生互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情感人,以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以精湛的教育水平赢得学生的尊敬,并树立自已课堂教学威严性。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和善地平等对待认真讨论问题的学生,以既亲近又严肃的态度对待讨论不严肃、讲空话的学生,使认真学习的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友善,使淘气的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威,不敢胡来,认真思考动脑。此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地参与各个小组讨论,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激励学生动脑创新。教师在与各组交流时也是对淘气学生的监督。这样的互动教学活动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亲近,又维护了课堂的严肃性,从而使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师生互动教学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同时教师又有效地监控了课堂教学秩序,保持了课堂的严肃,使学生朝良性的方向发展。
  
  三、资源整合性
  
  积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是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新的课程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所谓地理教学中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就是围绕某一教学目标,选取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有效地融合到地理教学过程中来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材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这样,教学资源由单一转向多元。教材是一种资源,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实际、知识基础和思想状况,也是一种资源。教学环境包括教学设施、教学媒体,也是一种资源。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技能等等,都是教学资源。每一个地理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作为取舍标准,着力发掘能够开发学生头脑和便于动手实践、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意的素材。
  如对于“澳门特别行政区”一课,教师可以搜集很多素材,包括澳门的由来、历史、地理位置、气候、人多地狭、填海造陆、人种、语言、宗教、民俗、节庆、盛事、美食、建筑、文化特色、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联系等,让学生知道澳门的特别之处在于她的文化特色,她是中国与西方近代文化最早的接触点。
  
  四、评价激励性
  
  记得有人说过:“教育不应只是一种技巧和方法,否则它可能将丢掉教育的灵魂。教育应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生、体会成功……”所谓激励性评价就是让学生的主体得到充分尊重,体会学习过程中思考的快乐、交流的快乐,体会学习的魅力,使被评价者产生向上的欲望和动力,并获得成功的一种评价手段,是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教师不是简单地对知识进行“对”与“错”的判断,而是要挖掘问题背后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能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尽量给予学生鼓励,以适应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护学生求知的热情,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激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对学习充满信心。
  在课堂上,教师要用满怀真心诚意的爱来对待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用“大胆说,说错没关系”、“不要紧,大家都在听你说”、“你的想法真新颖”等富有感染力、发自内心的语言,用抚摸、微笑、眼神等无声语言,来激励、震撼学生的心灵,为学生增添前进的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进步卡”、“爱心卡”、“成长记录”等方法,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努力及获取的进步,关注学生的变化与发展。对于考试成绩,我们可以采用二次评价。让学生针对考试作一个自我评价,如我的成功之处。教师应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写评语,要求针对性强,具体,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状况,充分肯定其进步和发展,同时提出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语有利于树立学生自信心,明确努力方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