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拓展体育课时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课身体素质训练
 

拓展体育课时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课身体素质训练

发布时间:2019-01-15 04:13:44 影响了:

  【摘 要】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育人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不只是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做人的道理和如何健康地生活。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
  【关键词】体育 学生 身体素质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育人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不只是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做人的道理和如何健康地生活。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当中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当前,全国开展了号召学生做到“一二一”,即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落实两课两操两活动的活动,这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校竞技体育与学校全面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过去,我们总是把体育独立来看,独立去研究,这不仅束缚了我们的头脑,制约了我们的双手,而且还有“坐井而观天”之弊。为了使体育教学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以人为本”理念的需要,我们体育工作者必须结合当前全民健身活动的号召,借助2008中国奥运会举行的天赐良机,解放自己的头脑,高瞻远瞩,树立“大体育”的教学观,从而开辟体育教学的新途径,着实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我们如何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树立“大体育”的观念,如何使学生从小打下“终身锻炼”的理念,如何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终身锻炼观念的形成
  
  体育之“大”首先要从全面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在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形成终身发展的意向。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础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健康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确立生理、心理、社会相结合的多维健康观。我们要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到在青少年时期打好身体健康的基础,不仅是我们在学生时期完成学业和幸福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终身健康的需要。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必须通过长期锻炼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地参加到课内外的体育学习、活动中,才能自觉形成终身锻炼的观念。
  
  二、树立整体意识,发挥体育教学的综合效应,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
  
  体育教学自身的存在、发展和培养人的过程是不可孤立的,体育同其他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它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属性,体现了体育与其他学科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我们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就要充分认识这一整体性,必须站在教育整体高度上来研究,分析学生和开展教学活动。只有加强体育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发展,做到让体育为各学科服务,让各学科为体育服务,才会使体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才能发挥体育教学的综合效应,挖掘体育教学的潜在魅力,开辟体育教学的新格局,在教学中,我们应多设计和开展一些综合性较强的练习活动。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挥,并且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从而充分发挥了体育教学的综合效应,使学生的身心素质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三、遵循科学规律,建立“大体育”的方法体系。寻求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体育之“大”也应体现在方法上,在过去的实践与研究中,我们积累了较多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指导我们实际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但在研究这些方法时,我们一般只是孤立地去进行,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又发现很多不适应我们的学生,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趣。这些教学方法只要不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无论这种方法有多前卫,就像我们不能只用筷子而不用碗来吃饭一样,最终是无法解决体育教学的“温饱需要”的。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加强科学的研究与实践,另一方面,还要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爱好,要把这些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研究和论证,从而形成一个科学的方法体系,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具备儿童化、兴趣化、游戏化、新颖化。此外,还要掌握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体系的能力,具有灵活性,创新性。使这些科学的方法根据我们的需要,产生“合理化效应”,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需求。
  
  四、强化“内外”结合,拓展体育教学“时空”,给学生营造更大的体育锻炼的氛围
  
  “大体育”之“大”还应体现在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上。一堂较为成功的体育课,我们可以教会学生一些技术动作,并能组织和帮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并提高动作技术,当然还会使学生得品质的锻炼和情操的陶冶。但要使学生的技能、体质和健康水平马上得到提高,是不可能的。体育的精神贵在一个“恒”,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不懈的追求,才能真正享受体育所带来的益处和乐趣。“课内外结合,拓展体育的教学时空”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延伸的必要途径。因而,我们认为,我们的“下课”不应是体育锻炼的结束,而应是身体锻炼另一种形式的开始。只有这样,我们有限的体育课才得以拓展,空间得以开阔。怎么办呢?唯有走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与家庭相结合的道路,使体育课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课外,延续到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我们必须结合社会、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迎合学生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需要,这是使“体育”跟随学生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走向家庭的动力之源。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认真研究教材、改进教材,提高体育教学的生命力。此外,还应建立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各个时期的动态,解决学生在各个时期遇到的困难,引导他们走健康发展的体育之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使课内开的“花”,在课外继续汲取丰富的营养,结出丰硕的“果实”。
  学校体育是全体学生的体育,只有根据全体学生的现在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切身需要,从目标、内容和实际操作上全面进行改革,才会使我国学校体育突破传统观念,有所发展,真正实现“大体育”的目标,真正实现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目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