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让学生做语文生活的主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视频
 

[让学生做语文生活的主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视频

发布时间:2019-01-25 05:10:40 影响了:

  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处理好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却众说纷纭。我们认为,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理清教育、语文教育、生活、语文生活之间的关系,解决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生活环境的问题。
  
  一,语文生活与社会生活
  
  1.语文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
  生活就是人在社会上的各种活动,或者说是人的生存状态。语文生活就是指人们与语文学习、语文运用有关的各式各样的活动。广义地讲,语文生活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生活,二者的外延完全相同。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与语文有关。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是“语言的动物”,人的各种活动都依赖于语言活动。狭义地讲,语文活动有它特殊的内涵与外延:“语文生活是指在一定时空构成的环境里,在特定的氛围中,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进行的富有生活意蕴的读写听说活动。”
  
  2.语文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的提炼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学习都是在生活中进行的――在生活中模仿、传授和训练。所以,那时的语文生活与生活是同一概念。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作为人类的一项特殊活动逐步独立了出来,语文教育与教育,语文生活与生活相继分离,具有了不同的内涵与外延。在现代社会,教育就是教育,生活就是生活。我们今天所强调的“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中的“生活”实际上是指与教育有关的人类活动。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时,从教学角度出发,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或者让学生回忆自己过去的生活,或者使学生了解一下人类的社会活动,以增加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体验,这种有计划的安排就是对生活的“提炼”,经过提炼的生活就是语文生活。
  
  3.语文生活与社会生活相互制约
  生活丰富了,语文学习才能多姿多彩。城里的孩子读《听潮》,农村的孩子写《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同样缺乏生活基础,存在读写及理解上的障碍,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语文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生活的主体是校园生活,而语文课在中小学是主课,所以,语文生活对校园生活的影响是任何学科都难以取代的。可以说,校园生活的氛围、情调、质量取决于语文生活,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打造书香校园,也依赖于优质的语文生活。同时。高质量的语文生活还可以使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厚实,乃至发生巨大的变化,包括个人的素养、意志、品质、气质等,甚至对整个人生产生潜在而深远的影响。
  
  二、语文生活与语文教育
  
  1.语文生活为语文教育提供了生存的环境
  教育源于生活。又直接作用于生活。语文教育当然也不例外。那种脱离生活、闭门造车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教育教学原则和规律,去安排、指导学生的“语文生活”而非“语文学习”。只有在语文生活中学习,学生才能对学习内容有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才能体味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那些“灌输法”、“填鸭式”、“题海战”只能是拔苗助长,其结果是极大挫伤乃至磨灭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而失去学生兴趣与求知欲的语文教育,就会变得狭隘、肤浅和索然寡味。语文生活是水,学生是鱼,教师应该教会鱼儿如何在水中捕食和生存,而非把鱼儿请上岸坐到餐桌旁大快朵颐。因此,在语文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是崇尚个性、以人为本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和有效途径。
  
  2.语文生活为语文教育提供了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来源于需要。教学实际中,许多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不外是:或一味地表扬鼓励,或单纯地花样翻新,其结果往往收效甚微。要想使学生对学习永远充满兴趣和渴望,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从生活的实际和需要出发。任何动物都没有学校,但他们都能很快学会捕食,自食其力,这就是“生存需要”使然。生活在绵绵山区的人不会渴望去学习造船,生活在热带雨林的人不会急于去学习滑雪。所以,教师应善于营造一个符合学生生活实际,适宜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的语文生活环境,并千方百计让学生兴味盎然地积极去经历、探究、感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3.语文生活为语文教育提供了创造的契
  传统的语文教育培养了无数的“书奴”、“书童”,因为它脱离了生括。学生只能也只会迷信老师,囿于书本,缺乏自己的深刻感悟和认识,更元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结果只能成为语言知识的“传声筒”和“搬运工”。
  而新课程标准对现代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必须深深植根于生活土壤。学生所学的多是生存、生活所必需的知识,这些知识应该是自己从生活经历中探究总结归纳提炼出来的。这种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生的生活,就是学生的一种创新、创造。所以,成功的课堂,往往是50个人就有50种声音,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是不同的。对一篇文章、一首诗的理解与参悟当然就会有所不同。那种一呼百应、千人一腔的课堂必然是教师按照既定的思路和教案单纯地图解文本、“传递知识”的产物。产生这样的结果,不能也不应归结为学生没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老师没有为他们构建一个可供创造的“语文生活”情境和平台。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他的发明,大多不是在书桌旁。不是在实验室,而是在极平常的生活经历中发现和实现的;劳动人民的一切伟大发明都是在生活实践中完成的。可见,离开了生活就无法学习,更无法创新和创造。
  
  三,让学生做语文生活的主人
  
  1.语文教学呼唤师生“自主”
  《新课标》十分重视激励学生的“人文性”,强调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目前,这一点不要说对于学生了,即便是对老师而言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儿。“人文性”的实现还有太遥远的距离。
  许多西方国家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课程标准,更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学校有权自主设置语文课程,学生对学校所开的语文课程也并不是门门都非学不可。如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州立中学的高中语文课就有28种,其中许多课程还分快班、慢班、普通班,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
  虽然现在我们的教材已有几套可供选用,也可以设置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了,但是它的开发、开设,以及测试、评价体系的完善等等方面尚有大量的问题和工作需要花太多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去实施。但是无论如何,还是让我们看到了显露在语文教育前方的灿烂曙光。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自己从现在就做起来!
  
  2.语文教学内容应面向学生的生活。
  现行诸多语文教材都是根据语文知识或文章体裁来确定编写体制、编写体例的,很少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难怪他们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学习这些文章不如学习数理化实用且易见成效。
  我们知道,“实用”是教育最基本的要求,语文教学当然不能例外。这方面,国外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的语文教材编写都是以学生的生活需要为宗旨的。他们的语文教学内容十分关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选文首先以“时文”为主,其次不受文体限制,路标、图表、时间表等都可选入教材。教学中,教师也常以一定的生活需要为主题组织单元教学,称作“生活单元”。“生活单元”的训练既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又注重对学生进行生活知识、价值取向和技能技巧的指导。
  我们应该通过语文生活去关注人的个性和全面发展,多角度全方位地拓展教育的内容和时空,切实把握生活教育的特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发挥语文教育应有的作用。
  
  3.语文能力训练应在生活中进行
  目前,语文界也很重视“能力训练”,但其含义仅侧重于“解题能力”、“应试能力”,训练的方式也仅仅停留在试卷讲义上。真正的语文能力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黑格尔说:“实践就是一种中介物。”实践是从主观到客观的唯一通道;实践是从知识到能力的唯一桥梁。
  据介绍,美国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语文活动”。许多语文教学大纲都对语文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把实地旅行、科学实验或社会研究项目用于写作准备;整理和组织从书面材料及采访中收集到的信息,利用它们作为写作的素材;参加使用电子技术宣传媒介的活动,如电影、录像和录音等;参加使用印刷品的宣传媒介的活动,如报纸、杂志等;学会使用戏剧艺术的技术。例如表演戏剧、木偶、跳踢踏舞等;在计算机上完成所有的写作过程,如写作、修改和编辑……总之,学生不再是单向接收知识的容器,不再是“语文学习”的奴隶。而是“语文生活的主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