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大学生思想汇报1000字 美术类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大学生思想汇报1000字 美术类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04 04:23:41 影响了:

  【摘要】本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西安美术学院本专科学生对大学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思想政治情况、价值取向、学习和教育情况、就业期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美术学院学生的思想呈现出价值取向更趋实际,就业期望较高、关心时事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状况;对策
  
  当代大学生将面临更多、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深入了解、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明确当代大学生的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保障和支持,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了更好的了解美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真实反映他们对大学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我们特别在西安美术学院177名学生中内进行了这次问卷调查。借以更好地针对现阶段大学生思想状况,增强思政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满生机活力的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
  调查从背景资料、学习状态、自我评价、课余生活状况、经济生活状况、就业观、道德观等多个方面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调查,分析如下:
  
  一、背景资料
  
  从背景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对象中男生占的比率较大,年龄分布基本在21―24岁左右,关于调查对象的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占到5%,共青团员和群众占到95%,此次调查中独生子女占的比率达到53.7%,相比05年的思想状况调查(以下简称05年调查)的38.1%有明显的增长,可得知目前独生子女在大学生总体中的比率在增大,针对独生子女思想状况的了解应该得到关注。
  
  二、思想状况
  
  1.学习状态方面
  关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我们分别设置了选择专业的原因、学习最大动力来源、对学习成绩的要求、逃课情况四个问题。
  对于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61.1%的学生是因为个人兴趣,22.6%是因为有利于个人将来发展,10.7%是因为毕业好找工作,只有5.6%的学生是因为分数限制,从这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所学专业是基于自身的兴趣和价值追求考虑,学习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对于学习最大的动力来源,42.9%的学生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目标”,21.5%的学生是为了“对得起父母”,21.5%的学生是为了“将来就业找工作”,14.1%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没有同学选择“在同学中有威信”、“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了获得文凭学位”和“为了恋人或爱人”选项,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趋于多元选择,目标指向更加现实,较多从自身的发展和价值实现方面考虑。这一数据也与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取向的现状相符合。05年调查,我院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最突出的两个是:“为谋求自己美好的生活”和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本次调查学习动力来源最突出的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目标”,基本一致。
  对于自己学习成绩的要求,89.8%的学生选择了“争取良好”和“力争优秀”,只有10.2%的学生选择“无所谓”或“及格就行”,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进取心较强,竞争意识明显。
  对于逃课现象的了解,72.9%的学生有时逃课,27.1%的学生从不逃课,没有经常逃课的学生,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逃课情况较为普遍,较少的同学能够坚持从不逃课。
  2.自我评价
  一个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往往能够反映其心理状况。在调查中,67.8%的学生对个人未来发展前途“非常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只有11.2%对个人未来发展前途“不太有信心”。这充分表现出我院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表现出比较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状况评价方面,93.8%的学生对自己身体状况评价在“一般”以上,只有6.2%的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太满意;93.8%的学生对自身心理状况评价在“一般”以上,只有6.2%的学生对自身心理状况评价“很不满意”和“不太满意”,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学生在对自身身体和心理状况评价过程也明显地反映了身心之间密切的联系。
  在对个人形象的评价方面,41.2%的学生对个人形象评价“很满意”或“比较满意”,只有7.8%的学生对个人形象评价“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50.8%的学生对个人形象评价为“一般”。
  05年调查中,超过40%的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情绪低落,觉得“心情压抑,无聊”,还有少数学生准备“得过且过等文凭”。与之相比较,本次调查过程中学生对个人未来前途的发展绝大多数持积极态度,对自身身体、心理和个人形象评价绝大多数在一般以上,两相比较,在对自我评价方面积极乐观,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3.课余生活状况
  关于学生课余生活状况的了解涉及掌握信息的方式、使用电脑主要做什么、参加学校社团数量和参加志愿者活动情况四个问题,从调查数据来看,学生掌握信息的主要方式为网络;占调查学生的51.4%,使用电脑主要用途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聊天、欣赏音乐和网上交友;参加学校社团数量方面,一个也没有参加的人数占到78.5%,占调查学生人数的绝大部分;参加志愿者活动情况方面,66.7%的学生“参加过但是不太积极”。从中可以看出目前网络成为学生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脑的用途主要是用来娱乐,用于学习的比例很少,学生参加社团的人数较少,多一半的学生参加过志愿者活动,但对活动的态度不太积极。
  4.经济生活状况
  关于学生经济生活状况,我们设置了主要经济来源、目前经济状况、学费生活费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比例、每月的总花费情况和最大消费项目五个问题,从调查数据情况来看,70.1%的学生主要经济来源为家庭资助;54.3%的学生“学习生活费用充足”或“学习生活费之外还有充足的钱”;79.7%的学生学费生活费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达到一般以上;61.6%的学生月总花费达到800元以上;学生每月最大的消费项目为“饮食”(65.0%)和学习(31.6%)。
  5.就业观
  对于就业观方面,我们设置了就业地区考虑、择业首先考虑因素和就业初薪金期望三个问题,从统计数据来看,46.3%的学生就业首选地区为东部沿海地区,19.8%的学生就业首选地为西部地区;30%的学生择业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能发挥个人才能”;59.3%的学生就业初薪金期望为2001―3000元。
  6.道德观
  关于道德观方面,我们设置了对诚信的看法、大学生首先必须具备的优良品德和对竞争的看法。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43.5%的学生认为“诚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34.5%的学生认为“诚信是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只有4.5%的学生认为“谁诚信谁吃亏”;在对大学生首先必须具备的优良品德这一题中,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孝顺”、“诚信”和“爱国”;在竞争的看法方面,56%的学生认为竞争就是“各种关系”,只有23.1%的学生认为竞争是“讲实力、凭本事”,还有20.9%的学生说不清楚竞争是什么。从这三个选项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对一些道德标准的认识是相当有偏差的。
  
  三、综合分析
  
  1.学习动机清晰明确,学习目标定位较高。在05年调查中,对“为什么要学习”的回答中,最突出的两个是:“为谋求自己美好的生活”和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分别占到47.5%和25.9%,在本次调查中,对于学习最大的动力来源,42.9%的学生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目标”,21.5%的学生是为了“对得起父母”,21.5%的学生是为了“将来就业找工作”,14.1%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没有同学选择“在同学中有威信”、“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了获得文凭学位”和“为了恋人或爱人”选项。相比较而言,学生学习动机比以前更加趋于多元化,动机更多地来源于自身内在因素,动机更加清晰明确。
  在对于自己学习成绩的要求,89.8%的学生选择了“争取良好”和“力争优秀”,只有10.2%的学生选择“无所谓”或“及格就行”,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进取心较强,竞争意识明显,学习目标定位较高。
  2.贫困生资助系统的完善和提高。在05年调查中,对学生生活经济来源的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学生生活经济来源主要靠家庭资助,来至银行贷款、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的比率几乎没有,而在本次调查过程中,虽然70.1%的学生主要经济来源还是为家庭资助,但银行贷款、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的比率在明显增大,分别占到学生主要经济来源的4.5%、15.8%和8.5%。
  3.自我认识及对大学生活的认识趋于积极乐观。在05年调查中,关于自己现在的大学生活超过40%的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情绪低落,觉得“心情压抑,无聊”,还有少数学生准备“得过且过等文凭”。在本次调查中,67.8%的学生对个人未来发展前途“非常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在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状况评价方面,93.8%的学生对自己身体状况评价在“一般”以上,93.8%的学生对自身心理状况评价在“一般”以上。这些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学生对自我认识评价以及对大学生活认识趋于积极乐观。
  
  四、对策和建议
  
  1.“眼高手低”,学习目标地位高,但实际学习状况不理想。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学生们学习目标要求都比较高,在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要求方面,89.8%的学生选择了“争取良好”和“力争优秀”,实际上逃课的现象较为普遍,72.9%的学生有时逃课。在电脑的用途方面,排在前三位的聊天、欣赏音乐和网上交友都属于娱乐活动,主要用电脑制图获完成作业的学生少之又少,可见,学生在目标设定和实际行动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问题,在学风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过程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净化新领域,抢占新阵地,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从本次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学生掌握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网络,占到51.4%。对于网络这一新领域、新阵地,作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主动地去占领,开辟“红色网站”,对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知识传播,特别是对一些事关政治方向、稳定等的敏感问题,给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以正确引导;要利用校园网络系统,把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是加大省学联网站的平台作用和高校校园网络的宣传作用,在构筑校园网络文化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此外,还要提高跟踪监控技术,将有害信息及时过滤、屏蔽,净化网上环境。
  3.道德标准有偏差,努力加强大学生道德体系建设。在关于一些道德观的问题回答上,我院学生存在相当的偏差,在对竞争的看法方面,56%的学生认为竞争就是“各种关系”,只有23.1%的学生认为竞争是“讲实力、凭本事”,还有20.9%的学生说不清楚竞争是什么。可见,我们学生在一些事关利益纷争的道德标准评判方面存在较大的偏差。针对此状况,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坚持正面引导,不能因为求稳怕乱而回避问题、畏首畏尾。应当注意思想教育方式上的平等性,与他们交朋友,尊重他们的建议,建立心理上的平等感、亲切感,然后想方设法实现双方认识的逐渐统一;应当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教育。
  4.就业期望较高,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严重不符。在对学生的就业观方面了解中,我们发现学生就业期望依然很高,46.3%的学生就业首选地区为东部沿海地区,59.3%的学生就业初薪金期望为2001―3000元。这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严重不符,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进一步加重就业难的状况。针对这一状况,我们要从低年级学生开始就开设人生职业规划课程,使学生依据社会现实状况对自身有一个良好的定位,以免造成毕业时期望过高,失望过大,就业难度加大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第8版).华夏出版社,2000.
  [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张文强.关于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7(1).
  [4]李志,张慧.高校择业标准调查及就业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5]郭玉珍,舒小梅.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创新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作者简介:韩晓剑(1982―),男,陕西扶风人,现供职于西安美术学院团委,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