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虚实结合_虚实结合,,情趣横生
 

虚实结合_虚实结合,,情趣横生

发布时间:2019-01-25 05:13:49 影响了:

  宋人范�文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宗白华先生分析道:“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情趣。”其实,不仅写景如此,写人、叙事莫不如此。《诗经・卫风》写“硕人”之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前五句实写:柔软的纤手,鲜洁的肤色,修美的脖颈,整洁的牙齿,丰满的额角,修宛的眉毛;后两句虚写:倩丽的巧笑,流盼的美目。虚实结合,一幅绝妙千古的美人图便跃然纸上。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写小弗朗士经过镇公所的情形:“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实写许多人站在布告前边和“我”的心理,虚写最近两年来从布告那里传出的“坏消息”。虚实结合,设置悬念,为“最后一课”伏笔。虚实结合,是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
  “虚写”,即抽象地写;“实写”,即具体地写。写作中,虚是主观的,实是客观的;虚是抽象的,实是具体的;虚是隐藏的、含蓄的,实是直白的、明晰的。虚实结合,就是将抽象的描述与具体的描述结合使用的表现手法。实写,主要是刻画事物的形象,或正面描绘,或直接记叙,它总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的描述;虚写,主要是调动读者的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多为抽象的表现,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虚写与实写是相反相成、相辅相生的:虚因实而更显得抽象,使读者在想象中获得更好的艺术享受;实因虚而更显得具体,使直接的描述更气象开阔,意蕴丰满。虚实结合,可以表现广阔的生活画面,复杂的生活事件;可以有效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深化文章的主题;可以使景物意境深邃,给人无限美感;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增大思想容量。
  那么,怎样运用好虚实结合?
  实写为主,虚写增色。这种方式普遍见于描述性的文章中,无论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还是描写景物,作者大多喜欢具体地直接地描述人物的言谈举止、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景物的特点与变换,而把抽象的想象、联想等内容点缀其中,使形象更丰满,情节更丰富,画面更生动,意蕴更深刻。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先具体实写第一次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的感受,然后写联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引出自己第一次养“十姊妹”的经历和感受,在此基础上作者写道:“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这是虚写,它延伸了“第一次”的内涵,使文章意蕴丰满,主旨深刻。老舍《济南的冬天》写小雪覆盖的山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在实写景物的基础上写联想(“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和幻觉(“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为画面增添了无穷意趣,给人无限美感。
  虚写为主,实写铺垫。描述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常常采用此法,如描写音乐、舞蹈等,写人的也有。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对其他方面的描述来表现要描述的主要对象的特点,用“他山之石”来“攻玉”。叶君健的《看戏》,主要通过描写观众的反应表现京剧大师梅兰芳高超的表演艺术。写表演达到高潮:“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作者用大量笔墨写观众的反应(虚写),以此表现梅兰芳表演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实写梅兰芳的表演,只是交代剧情的发展。汉乐府《陌上桑》写罗敷之美,也以虚写为主,主要通过环境、采桑的工具、首饰、衣着和行人的反应来进行烘托。
  巧用“艺术空白”。“空白”既指文本设计,又指读者反应。从文本角度讲,“空白”是指语义单位之间的空缺与意义的隐含表达;就读者反应而言,“空白”是指读者因文本意旨的不明确性而产生的视界上的模糊性与判断上的多义性。国画的“计黑当白”是“艺术空白”;戏曲表演的虚拟情景是“艺术空白”;雕刻“断臂的维纳斯”也采用了“艺术空白”。“艺术空白”广泛运用于绘画、书法、雕刻、建筑、影视、戏曲等艺术,给读者以想象和再度创作的“空间”,收到“无形中见有形”的艺术效果。文学作品也常常运用“艺术空白”,使作品虚实相生,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日本作家栗良平的小说《一碗阳春面》就巧妙地运用了“艺术空白”。小说主要讲述母子三人在突然遭受厄运之后顽强不屈、互相激励、奋发上进终于走向成功的故事。小说的“艺术空白”主要表现在:一是写时间跨度。小说写了母子三人四次吃面的场面,场面之间用时间过渡――“一年很快过去了,转眼又是大年夜了”,“随着北海亭面馆的生意兴隆,又迎来了第三个大年夜晚”,“又是一年大年夜降临了”,“一年,又是一年,二号桌始终默默等待着”,“时光流逝,年复一年,这一年的大年夜又来到了”,时段跳跃最大的是第三年大年夜以后的第十一年。前三年,母子三人每年的大年夜都到北海亭面馆吃面,在这三年里,母子三人如何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积极奋斗,从他们第三次吃面时的谈话中有一些简略的交代,但这三年是母子三人生活处境最艰难的三年,作者巧妙地运用“艺术空白”,引发读者对他们的艰苦生活及他们怎样在困境中奋争进行充分的想象。二是小说的结尾,在高潮中以写景结束:“店外,刚才还在纷纷扬扬的飘着的雪,此刻也停了。皑皑白雪映着明净的窗子,那写着‘北海亭’的布帘子,在正月的清风中,摇曳着,飘着……”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小说正是运用了“艺术空白”,既节省了篇幅,使行文简洁,又避免平铺直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借助侧面烘托。侧面烘托就是绘画中的“烘云托月”,通过描述主要对象周围的人物和环境,来突现主要对象。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有一段写小芹的文字:“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吃饭时候,邻居们端上碗爱到三仙姑那里坐一会,前庄上的人来回一里路,也并不觉得远……”这段文字没有一处直接写小芹的美,而是从侧面来烘托渲染的,村里人处处、时时想和小芹接近,小芹之美就间接而又被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口技》除了正面写口技艺人高超的表演外,还通过观众的反应、道具的简单进行侧面烘托,突出口技艺人出神入化的表演艺术。
  借助想象、联想、通感和夸张等艺术手法。文章因为有了想象和联想,内容就更加充实,意蕴就更加丰厚,情味就更加悠长。曹操《观沧海》先写登临碣石山所看到的实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接着写想象之景(虚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全诗因这两句想象而境界全出,意境深邃,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朱自清的《春》写百花争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实景花多、花艳、花香联想到虚景――花实,使描写增添了无穷的情致。通感是指各种感觉器官相互沟通。运用通感,可以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歌声:“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微风”的“清香”是嗅觉,实景;“高楼”的“歌声”是听觉,虚景。嗅觉听觉相通,把那种若有若无、虚无缥缈的美妙意境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夸张是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有意对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进行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水浒传》第三回写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鲁达……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拳三个落点,先写打的部位、程度,接着运用夸张和比喻、通感来进行描写,酣畅淋漓,充分表现了恶霸被惩处的快感,以及对鲁达英雄行为的崇敬。
  虚实结合应注意:虚写要以实写为基础,否则就会虚无缥缈,内容空虚贫乏,失去表现力;如果一味写实,事事直接描述,就会平板单调,缺少变化。只有虚实结合,文章才会变幻多姿,情趣无穷。
  
  郑远祥,语文教研员,现居湖北来凤。本文编校:石在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