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养社会需求人才】
 

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养社会需求人才】

发布时间:2019-01-26 04:07:46 影响了:

  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真正合作,加大投资力度,共同开发,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建设,真正做到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实训基地是集教学、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中心,通过校企合作承接企业生产加工业务、参与企业生产和产品研发,把学校的日常实训融入到企业产业链中,使教学与生产、学生与企业有机结合,扩大实训基地的基本内涵和实质,培养社会需求人才。
  目前,我国正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在许多职业院校建立了校内和校外的实训基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训基地的优势日益凸显,已形成当今我国成人高校和职业院校应用型专业的特色和灵魂,也是应用型专业赖以生存的根基。虽然我国近年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与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推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真正做到共同开发、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经营,企业为学校提供宣传和生源,学校为企业培训高素质的“准职业人”。
  通过建立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学实训基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建立面向市场双赢式实习基地,既能体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参与的积极性,又推进了学生向职业人的转换。把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办学模式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办学模式。
  一、整合教学资源,真正实现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办学模式不是单纯的“学校提供场所,企业提供资金、设备,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而是通过对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开发、共同管理、共同经营,把实训基地建设成具有多种功能,满足对外多层次培训需求和集生产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因此,聚集各方力量,共同建设新型的实训基地,发挥实习基地与企业对接帮助学生就业的功能,尝试“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的新型模式,经过专业技能培训,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二、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专业和专业群建设
  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分析,确定专业方向,按职业岗位需求,将“产业要素” 、“职业要素”、“企业要素”融入到专业建设中,以企业需求为向导,进行专业和专业群的建设;同时,按照课程群设置实训基地项目群,校企资源整合就是要通过组织和协调,把学校和企业内部彼此分离的资源,特别是企业的生产管理的各种资源,充分运用到教学中来。校企资源整合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基地,提高了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
  三、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管理
  企业专家能真正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共同开发教材,参与课题的探讨,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实训指导教师应当由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理论知识扎实、表达能力强的骨干担任。在企业的专家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校的指导老师,从而形成实训基地中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专家与教师最好能实现“双证融通”。
  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调整师资结构,提升教学能力,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学校的创新能力,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的最终目的。要提高教师的新技术和高技能能力,首先要其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在实践中增长现代产业的知识和能力。其次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发,成为掌握高新技术和知识的工程师。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就一定会生动活泼,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学校还应每年派出一部分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经几年的努力,使专业教师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
  五、针对专业特点编写实训教材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对传统实训项目及教材进行改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开发意识,同时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方面也得到提高,双方共赢。
  六、在实训基地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校企合作可以借鉴企业的文化理念,在实训基地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从思想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对企业的归宿感,从而实现“零距离”上岗,缩短从学校到工作的磨合期的培养目标。
  七、拓展实训基地功能
  学校和企业积极探索与实践“产学结合”的建设与运行模式,不仅为高职学生提供专业实训,而且可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培训,并能承接应用课题以及设计、制作与加工等项目。
  1.按岗位标准要求建设实训基地
  在实训基地建设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所以高职院校在建设实训基地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引入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同时应在行业协会与企业中选择一些资深兼职教师、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培训专家,组建一支专门的实训基地建设队伍。要重视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意见,要坚决克服高职院校教师闭门造车的现象。
  2.拓宽实训资金、设备、人员的来源和渠道
  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持,仅仅依靠学校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拓宽实训资金、设备、人员的来源和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建设好实训基地。根据承担主体的不同,可以将高职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内实训基地,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特别是建设在企业内的实训基地,它是指企业建立的用于职业院校实习教学的基地,这类实训基地没有专门的实训场地和设备,是与企业的生产场地与设备融合在一起的,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建立的,校企之间的有效合作是建设好此类实训基地的保障。目前,各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多属于民间的、自愿的合作,缺乏强有力的政府法律、政策上的支持。要让企业自愿地拿出资金、设备投入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本措施只有一个,就是使企业通过投资职业教育给自己带来实际收益。
  3.依托市场提高实训基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职院校很多实训基地设备在教学之外多处于闲置状态,社会上有一些企业由于生产规模不大,或自身经费短缺,自己难以购买某些设备,学校可以将校内实训基地向企业出租,以缓解实训基地在运转过程中经费短缺的状况。实训基地除了完成学校的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外,也可以扩大培训项目,面向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实训基地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场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等资源优势,拓展基地的内涵,面向社会企业开放,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推动下,在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各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以及专业特点,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在校企双赢的基础上,使新建的实训基地既部分解决了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又能同时满足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技开发和生产的需要。因此,要建立不同类型的实训基地,如校企共建型,企业主导型,项目合作型等。
  注:该文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研究”子课题“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办学模式创新研究” (立项批号:GKA1013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