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中专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数学课堂情境创设
 

【中专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数学课堂情境创设

发布时间:2019-02-03 04:24:29 影响了:

  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中专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景:
  传说国际象棋的发明人是印度的大臣西萨・班・达依尔,舍罕王为了表彰大臣的功绩,准备对大臣进行奖赏.
  国王问大臣:“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奖赏?”,这位聪明的大臣达依尔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格子内放上1颗麦粒,在第二个格子内放上2颗麦粒,在第三个格子内放上4颗麦粒,在第四个格子内放上8颗麦粒,…,依照后一格子内的麦粒数是前一格子内的麦粒数的2倍的规律,放满棋盘的64个格子.并把这些麦粒赏给您的仆人吧”。
  国王认为这样的奖赏很轻,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命令如数付给达依尔麦粒。
  计数麦粒的工作开始了,在第一个格内放1粒,第二个格内放2粒,第三个格内放4粒,第四个格内放8粒,……,国王很快就后悔了,因为他发现,即使把全国的麦子都拿来,也兑现不了他对这位大臣的奖赏承诺.
  这位大臣所要求的麦粒数究竟是多少呢?
  各个格的麦粒数组成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大臣西萨・班・达依尔所要的奖赏就是这个数列的前64项和。
  数学家高斯在上学的时候就显示出极高的天赋.据传说,老师在数学课上出了一道题目:“把1到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
  对于这些孩子,这个题目是比较难的。但是高斯很快就得到了正确的答案,此时其他的学生正在忙碌地将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流出了汗水。
  小高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他观察这100个数
  1,2,3,4,5,…,96,97,98,99,100.
  并将它们分成50对,依次计算各对的和:
  1+100=101
  2+99=101
  3+98=101
  4+97=101
  5+96=101
  ……
  50+51=101
  所以,前100个正整数的和为101 50=5050。
  两个数学趣味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可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喜欢上数学。
  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在教学第九章第一节平面的性质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
  给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平静的湖面、窗户的玻璃面、黑板面、课桌面、墙面等
  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平坦、光滑,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但是它们都是有限的,进而给出平面的定义。
  又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求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有”,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直观性教学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原则,数学是抽象的,理解数学的一个层面便是赋予数学直观和具体的意义.在教学中加强直观性教学非常重要,认识一个抽象对象的好办法之一,是赋予它直观和具体的意义.数学直觉的本质是把经验因素同数学问题的实质直接联系,体现了数学思维形式的整体性、综合性,思维过程的简约性和直接性,思维方式的自由性。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中专生数学基础差,在他们眼里,数学无疑是一门抽象、枯燥、复杂的学科。如何都能使抽象、枯燥、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趣味化、简单化呢?通过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投影、幻灯等电教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进行课堂教学,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我在新授之前,运用电教媒体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趣,提出相关的问题设疑,从而在学生心理上设置一种悬念,可以强烈地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例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课件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创设按题意制作的活动场景,绘制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如在教学“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用变色、闪烁等手段,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图像的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