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麦盖提县刀郎木卡姆的社会性别研究】 麦盖提县的文化刀郎木卡姆
 

【麦盖提县刀郎木卡姆的社会性别研究】 麦盖提县的文化刀郎木卡姆

发布时间:2019-01-28 04:11:59 影响了:

  摘要:麦盖提县刀郎木卡姆作为新疆少数民族所特有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在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她在音乐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随时代的发展,社会性别逐渐被越来越来的研究者所关注,本文笔者以麦盖提县为例,从社会和文化方面进行社会性别研究,从而在传承我国的“活态”文化。
  关键词:麦盖提县刀郎木卡姆 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是从社会与文化的差异―而非人的生理差异―来区分男女两性的,即社会性别由社会或文化习俗形成,是一种规范人们社会行为模式的制度或惯例,或社会控制的手段。如同民族和阶级的概念,社会性别也能表明社会的权利关系及其意识形态。
  刀郎麦西来甫木卡姆是刀郎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文化,社会性别研究可以反映刀郎人的文化习俗。麦西来甫是木卡姆在广大农村、边缘地区保存下来地一种主要形式。这种男女同样参加的麦西来甫,绝不是伊斯兰文化地产物。麦西来甫无疑是一种伊斯兰文化之前的氏族和部落的俗乐形式。至于伊斯兰文化影响较薄弱的、要求男女都参加劳动地广大维吾尔农村,则成了麦西来甫地主要流传地区。
  1.1麦盖提县原生态男女性学习现状
  刀郎麦西来甫是木卡姆在广大农村、边远地区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主要形式。在这里男女一同参加麦西来甫,这可以看出它绝不是伊斯兰文化地产物。刀郎麦西来甫木卡姆无疑是一种伊斯兰文化之前地氏族和部落的俗乐形式。
  由于伊斯兰文化影响较薄弱的、要求男女都参加劳动,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由于刀郎人生活环境及地理位置种种方面,和他们身上的古代残余影响力。女性是不蒙面的。在1907你那2月7日来巴楚的旅游者马达汉提到:“刀郎妇女外出时不蒙面(不戴面罩)他们头上带着皮帽子,多数人不搭头巾。”最初刀郎人以打猎为生。男性在外打猎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女性通常启着辅助的作用。以前的麦西来甫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不准参加,但没有对男女的限制。因为刀郎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以及宗教影响不是很深,尤其是女性的地位和新疆其它地方有所区别,男女在一起参加刀郎木卡姆麦西来甫。在当今麦西来甫木卡姆中就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当时的社会分配情况。
   在刀郎麦西来甫木卡姆序曲结束后,男的用手在胸前左右轮流挥动,女的配合男的动作,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高举双手,仿佛手拿火炬为男的照明。整个舞场的人动作一致,舞步协调。这体现出在音乐形式和内容中所承担的不同角色。音乐人的男女性别在社会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具有很强地文化含义,许多情形下是不在于他们的生理区别,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里的观念、习俗和文化势力的作用。
  麦盖提县民间老艺人男性能演唱三个以上的人数要远远大于女性。女性由于社会分配的原因,忙于家务,养育子女、社会所赋予的角色等等原因,近几年女性能演唱的已经为数不多,这不仅仅是生理区别,而是一定社会里的观念、习俗和文化势力地作用使得女性在演唱演奏刀郎木卡姆方面人数远远少于男性。
  麦盖提县有位著名的艺人玉山・牙牙认为,唱木卡姆是一项体力活。往往是有兴趣的人体力不行,有体力的人有嗓子不好。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木卡姆艺人,兴趣和体力都是不可缺少的。唱久了,会嗓子沙哑,患上疝气,脖子也变粗了,因为哥们唱歌时脖子深得很长,青筋毕露,像公鸡大鸣一样,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个古怪的脖子。他还说,以前是有女艺人的,现在没有了。大概是女人的体力和耐力都不如从前了,繁忙的家务也磨灭了他们的艺术兴趣。小时候有一位明基哦啊左热罕的女艺人没人长的漂亮、健壮,嗓子也特好。她喜欢配腰带,携刀子,像男子汉一样。像尼莎罕、热罕等,都是同一代的女艺人。“十几年前他们先后去世了,现在再也没有女会唱木卡姆了。”玉山・牙牙怅然若失地说1在麦西来甫中女性和男性比比例没有太大的变化,从十几岁的小伙子、小姑娘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会步入舞池进行舞蹈。
  1.2麦盖提县教育传承的性别研究
  教育传承在当今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在论教育时谈到,教育在分享社会意识过程中具有一种调节作用,以这种社会意识为基础地个人活动是改造社会的唯一可靠的方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对个人具有重要的影响,学校只是社会机体的一个器官。
  音乐行为的变化通常反映整个社会的变化。女性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文化教育学者以及社会学学者的研究表明,性别差异更多是由社会因素而不是生理因素造成的。儿童从小开始根据社会即成的标准,按照大人们的期望进入性别角色。
  儿童是最容易塑造的,他们的选择通常是上辈父母的观念,在特定的时代,父母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的心愿会在有时会在下一代中体现出来。在麦盖提县少儿文化馆就可以感受到当今父母观念的变化。在所培训的舞蹈班中,年龄大都在5-12岁,全部是女孩子。笔者曾经问舞蹈老师是不是专门有个男孩子的舞蹈班,她说没有的,一般来学习舞蹈的孩子都是女的,想通过舞蹈锻炼一下气质等等。记得在笔者老家,我曾经的舞蹈老师自己办了个培训班,她自己7岁的儿子去了一两次就不去了,问起原因说这里都是女孩子,就我一个男孩,没意思。但是在他4岁5岁的时候还是每天跟着自己的母亲过来学习的,孩子受身边文化的影响也在选择着。这也从中体现出当今社会人们在选择学习一门艺术的时候的一种潜意识,文化观念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这其实是文化造就的。
  在麦盖提县职业中专木卡姆班中男女生的人数女生多于男生,这和当今无论是中专、大学音乐院校、师范院校都是相差无几的。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男女性在劳动分工上以该往日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女性的地位已经逐渐提高着,父母的观念也在随着社会的变化改变着,从女孩子由以前爱好到系统学习刀郎木卡姆乐器及刀郎歌就可以体现出来,如果想进一步的了解家乡的刀郎、家乡的文化新疆艺术学院设有木卡姆专业给这些爱好木卡姆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从这方面就可以反映出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但从中可以看出当今社会音乐教育具有“阴性化”特点。
  由于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每个人的思想观不同,从社会性别角度看男女在演唱及体会刀郎木卡姆歌词的感受也不同。笔者曾经采访过几位刀郎女孩,她们说开始学习的时候只是拿着手鼓把脸遮着笑,有些不好意思唱,但是老师说爱不仅是男人追求女人教叫爱情,她们可以把它想成来自母亲的爱,大地的爱,换个角度体验一下。这样女孩子才更好的体验歌词中的内容,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随着生活的阅历对歌词感受会变化。这也反映出不同成长期的变化。由于刀郎木卡姆歌词大都是男性唱给女性的,所以在理解上不会有太大的分歧。
  
  参考文献:
  [1]唐亚汀.《社会性别与音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3年6月第22卷第2期.
  [2]阿迪力・穆罕默德.《麦盖提历史文化》[M].新疆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3]阿不都秀库尔・默罕默德伊明著,杨金祥译.《论维吾尔古典音乐》[M].乌鲁木齐:新激昂人民出版社出版,43页.
  [4](芬兰)马汉达.《马汉达1906、1908年的西域调查照片集》[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54、55页.
  [5]沈苇.《喀什噶尔》[M].青岛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6]宝锋.《当代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极其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5月上 总第112期.
  [7]阿迪力・穆罕默德.《麦盖提历史文化》[M].新疆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