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浅谈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发布时间:2019-02-02 04:33:59 影响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品味,感悟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学生个性,从而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呢?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找准落脚点,努力实现品德教育与语文能力的和谐统一
  新课程标准赋予语文新的时代内涵,一是要打好语言文字的功底,二是要打好品德素养的功底。如何做到品德教育与语文能力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找准语文教学的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应该放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上,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接受思想品德的熏陶。过去,很多教师把语文课上成品德课。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一位教师就是这样设计教学情境的: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被大火烧了整整几个小时,一动也不动。同学们,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啊?我们应该怎样向邱少云学习?有的同学说要向邱少云学习不怕献身的精神;有的说要学习邱少云,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等等。整个语文课没有语言文字的训练,没有听、说、读、写的安排,成了表态发言课,政治色彩特别浓厚,这就严重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在语文课中渗透品德教育,要求在强化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将德育教育融入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把文本的德育内涵浸润到学生的心田。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苏教版第十一册),课文讲述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现了肖邦对祖国强烈的爱。教学这一课时,教师除了要教学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来体现、突出离别的悲愤,起义失败的悲痛和对祖国的思念之苦,更要让学生通过品读文本自己去感受肖邦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如果教师只是空头说教,那只能是喧宾夺主,流于形式。
  二、找准切入点,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文本中深刻的德育蕴含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百里挑一,每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或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高度颂扬。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准找切入点,认真钻研每一类课文的特点,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奇效。
  1.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低年级学生在语文课中以识字为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学、编顺口溜的方式来记住字形。如教“扶”字时,教师可让学生这样记:“左边提手右边夫,我扶奶奶过马路”。这样,不仅学生学习生字效果好,而且思想教育渗透自然。
  2.在语言训练中渗透品德教育。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教材所选用的课文都具有语言美、形象美的特点,在教学时,我们应力求以热烈、真挚的感情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我们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1)寓言、童话。教学这类课文,我们可先让学生感知形象:一是理解形象化的语言;二是观察、想象故事里的艺术形象;三是进行趣味性的朗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抓故事中的重点句子,评价故事中的艺术形象,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再揭示寓意悟出道理,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2)写人、叙事的课文。教学这类课文,思想教育应蕴含在字里行间。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按文入情,调动学生感觉、知觉,对那些表达情意较深刻的词句咬文嚼字,揣摩品味,悟出美妙之处,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思想上激起感情的共鸣。
  (3)写景的课文。教学这类课文时,我们一般可采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的手段来进行,有时还可把声像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学生容易从鲜明的视觉感受中受到情景教育,从而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美丽,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行为习惯教育的课文。一、二年级语思合科教材中,有不少是关于养成教育的,如《让座》《小青蛙》《好孩子》等。这类课文一般语言文字容易理解,所以教学时,我们在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应着重训练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有时还可设计一些行为习惯方面的操作性题目让学生当堂训练。
  三、找准着力点,深入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每个学生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个性品质等各不相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千差万别,所以他们在语文学习时,对文本蕴含的德育内涵的领悟也不尽相同。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后,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学习课文,你认为乌鸦是一只什么样的鸟?有的同学说乌鸦很聪明;有的同学就说乌鸦喝水的办法不卫生,我们不应该学习他。这样不同的回答,有的看似很好笑,却反映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见解,他们对文本的感悟是不一样的,同时也反映出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只有研究学生,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品德教育活动,才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责编 张翼翔)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