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着力凸显高校面上教职工学习的基础性】
 

【着力凸显高校面上教职工学习的基础性】

发布时间:2019-01-17 03:44:14 影响了:

   [摘要]:高校教职工学习可分为领导干部、党员、面上教职工三个层面的学习,面上教职工学习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职工素质、提升育人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面上教职工 理论学习 基础性
  高等教育的根本属性是培养人才,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功能只有通过培养人才方能得以实现,育人的根本是教职工的职业道德与内在素养。在教书管理服务、育人与教职工素质三者中,教职工素质是基础、是根本,教书管理服务是手段、是连接教职工素质和育人的桥梁,育人是目标,是衡量教育效果的标准,面上教职工学习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职工素质,提升育人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人的需要,是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需要。
  一、凸显高校面上教职工学习基础性的意义
  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重要方式,学习已成为人类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生存方式。具有高素质的面上教职工虽然有着广泛的接受信息的渠道,但政治理论学习是仍需要坚持的集体学习形式,通过学习统一思想,进而统一行动。所谓集体学习形式,是指面上教职工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按照规定内容进行集中学习的基本形式,它承担着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本领和引领教职工正确履行大学使命的任务。这一任务凸显了面上教职工学习的基础性作用。它既不同于领导干部的学习也不同于教职工党员的学习,而是面上教职工通过互动交往沟通达到交换信息、思想碰撞、精神升华。
  第一,所谓面上教职工,是指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医疗、后勤等工作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他们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具体实施者和推动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任,是高校发展的不竭动力。面上教职工的学习不同于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学习,领导干部的学习是从战略高度学理论、议大事、谋出路,教职工党员的学习是为更好发挥其先锋带头作用,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而坚守在一线岗位的普通教职员工的学习,是通过学理论、提素质、长知识、强能力,着眼于做好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工作,着眼于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面上教职工学习虽然也包括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内容,但它却不是从战略层面上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执政能力,也不是党员的先进性教育,而是着力于从基础层面加强师德教育,它涉及一切新思想、新经验、新知识,适应不同层次教职工思想多样化的需求,但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基于增强面上教职工的育人本领,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服务。
  第三,面上教职工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本领。作为育人主体,高校面上教职工既要担负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需承担传道的使命,而高尚的师德,是对受教育者最具体、最生动、最深刻的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目前,虽然广大高校教职工的师德主流是好的,在各自岗位上,培育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并引领文化发展。但仍有部分教职工却在多元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下出现了职业理想信念弱化、教书育人思想淡化、为人师表意识淡薄、爱岗敬业精神缺失等师德失范现象,师德建设势在必行,它既是营造和谐育人的关键,又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面上教职工学习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通过政治理论学习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武装教职工头脑,使其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自觉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岗位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增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献身高等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的高度做好育人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保障。
  二、当前高校面上教职工学习的困境
  “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对许多高校面上教职工学习现状的真实写照。总地来说,面上教职工学习存在针对性不强,主观能动性不高、时间难以保障,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面上教职工学习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而学习制度缺失、学习主体缺位、学习载体缺乏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习制度缺失
  学习能否取得效果,制度是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是一种相对“软性”的活动,这种“软需求”只有通过建立刚性的制度,才能使其成为一种没有弹性的“硬需求”。当前高校面上教职工学习制度缺失主要体现在:第一,缺乏组织运行机制。一方面,对于面上教职工的学习由“谁来抓”的问题,大多数高校的政治理论学习是按“党委部署、宣传部安排、党支部组织”的直线式组织管理体系推进,这不但将非党员教职工排除在学习范畴之外,而且不利于整合和调节各方面力量推动学习的持续开展,这种传统的组织管理体系设置欠科学、有待进一步改进。另一方面,对于“抓什么”的问题,原有的学习组织制度不规范、存在缺陷,制度内容过时、设计不合理,缺乏可行性、可监督性等问题。第二,缺乏学习考核制度、激励制度,没有切实提出“怎么抓”,造成学习落实执行过程中应付了事,搞形式,走过场,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变成一句空话。
  究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思想上不重视,认为只要抓好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即可,而学习是软任务、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将其置于可做可不做、做多做少一个样的地位,更不用说理顺工作关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另一方面,制度创新意识不强。制度作为现实的客观反映与总结,常落后于现实环境,永远没有一成不变、一以贯之的制度,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高校面上教职工的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都在不断变化,用以规范学习的制度相应地也需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然而目前人们并未意识到这一问题,从而造成学习制度的显性和隐性缺乏。
  2.学习主体缺位
  所谓学习主体缺位,是指在政治理论学习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作为学习主体的教职工没有参与学习活动或虽然参加到学习活动中,但没进入学习状态,“人在心不在”的“应景式”参学,完全缺乏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导致学习实效性不强等现象。这是高校面上教职工学习比较突出的问题。
  造成学习主体缺位的原因从浅层次来看,是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理论与实际相脱离,深入分析发现,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组织者本位的价值取向,即组织者把学习活动看成是简单的信息授受过程,将面上教职工置于学习活动的客体地位,仅仅是被动接受信息,没有从其内在需要和自身特点出发,去激发面上教职工理论学习内在动力,这严重剥夺了教职工作为学习主体的权利和地位,使教职工被动学习的多、自觉进取的少,导致学习主体缺位。
  3.学习载体缺乏
  学习载体是贮存、携带学习信息的载体,是组织者针对一定的学习目标,在相应的学习策略指导下为传递学习内容而设计编制的学习内容的组合形式和形态。学习载体所传递的是付诸于内在认知反应的学习内容,但它本身不是学习内容,不是学习者认知的对象,它只不过起到促进认识的作用。面上教职工学习需要通过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组合,利用载体来让教职工高效能地达到学习目标。学习载体可分为符号信息载体、活动载体和网络载体三种基本形式。目前,许多高校主要采用学文件、读报纸、开大会等载体,在活动载体这一块基本是空白,即便是符号信息载体仍然停留在“你讲我听”的固化模式阶段,缺乏多样有效的载体。事实证明,这已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式下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这主要是人们对学习载体的认识不到位造成,没有意识到学习载体对强化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因而忽略了对创新学习载体的研究和应用。
  三、凸显高校面上教职工学习基础性的举措
  加强高校面上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目前面上教职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积极探索学习新机制、新路径、新载体,促使面上教职工学习经常化、系统化、规范化、高效化。
  1.完善学习机制
  一是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建立“党委把关,逐级负责”的组织运行机制,校党委学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并主持制定学习总体规划和重要学习制度;宣传部认真安排,制订学习全年学习计划、学习专题;工会具体组织实施。此组织运行机制中,重心是在工会这一级,强化组织执行力,加强基层运行机制建设,做到学习有计划、有动员、有辅导、有讨论交流、有内容、有记录、有考勤、有档案、有总结考核等。
  二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首先,明确考核的内容、形式。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主要从制度建设、组织实施、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考查,最终落脚在教职工的师德状况、育人能力、单位的科学发展水平上。对学习内容、方式、载体、次数、效果和参学情况等逐一考核,并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其次,注重考核结果的使用。将面上教职工参学的综合情况及表现作为硬性指标作为年终考核、评优活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重要依据之一,着力完善学习激励机制。再次,学校不定期地对各单位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促,促进学习务实有序开展。
  2.强化主体地位
  强化教职工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学习取得实效性的根本。从以下两个方面强化面上教职工学习主体地位:
  一是制度设计上保障教职工的主体地位。在制度设计过程中,摈弃组织者本位的价值取向,坚持以教职工为本,树立组织者和学习者互为主体的理念,准确理解和把握面上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和理论学习需求,无论是考核机制还是激励机制设置都要着眼于激发教职工的学习动力,从制度上促使教职工自主生成对学习的需求与期待,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思想交流与信息整合中。
  二是改进方法激发面上教职工学习的主体性。政治理论学习不是为学而学,也不是为纯粹完成政治任务而学,真用是目的,真学是基础,只有让广大教职工感到政治学习管用,他们才会真学,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使学习既入耳又入脑入心。因此,要注重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面上教职工学习与育人职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学校的发展状况、教职工本职工作、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习的主体性。
  三是学习内容符合人的主体需要。在内容选择上紧扣面上教职工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学习能力、圆满履行育人职责的内在要求,这是增强学习供需一致性和学习吸引力的关键。一方面,从横向拓展和丰富学习内容,不但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学习党的理论、国内外形势政策,最重要的是学习完成高等教育中心任务所开展一系列活动所需要一切内容,特别是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高教改革发展内容,全方位把握趋势,转变教育观念,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实践。另一方面,从纵向把握面上教职工深层次需要来提升学习内容深度,学习内容从“是什么,做什么”到“为什么”、“发展结果和趋势是怎样”层层深入满足面上教职工学习需要。笔者建议教职工学习内容以专题设计按理论学习、道德建设、教育论坛、时政学习、校务工作等板块进行开展。
  3.创新学习载体
  一是努力完善符号信息载体和网络载体。首先,开拓适合面上教职工的形势政策讲坛,拓展面上教职工理论学习的课堂。着力建设一支由校内校外知名专家组成高水平宣讲团,以提高政治学习资源配置的效率。其次,可在校报开辟定期或不定期的理论学习专版,充分发挥校报在面上教职工学习中营造舆论氛围、提供学习资料、引导观念转变的作用。再次,不断完善丰富“理论教育网站”,通过网络载体展示最新理论成果、播出生动感人的先进人物报告、播放经典的教育影视片,开展网上讲座、网上论坛等,使理论学习融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
  二是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改原有灌输式为互动式活动,开辟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主题报告、考察调研或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参加短期支教或街头义务法律咨询等活动载体,同时精心组织开展一些为广大教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譬如,建立教职工“学习月”制度,在“学习月”期间组织开展演讲比赛、技能比赛、文化沙龙等活动,让教职工在活动中交流思想、提高师德修养、激发创造力,从而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
  参考文献:
  [1]王荔.论高等教育育人本质的回归[J].昆明学院学报,2010,(4).
  [2]何爱华.高校师德建设与德育实效性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
  [3]黄美蓉.教职工会议能否由”灌输式”变为”对话式”[J].教学与管理,2004,(4).
  [4]陈杰,王胜炳.论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创新[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