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有效教学概念重构探析|有效教学概念及内涵
 

有效教学概念重构探析|有效教学概念及内涵

发布时间:2019-02-04 04:04:36 影响了:

  教学一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认识和理解。广义的教学是教育者指导学习者所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狭义的教学是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一切学习活动。不管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教学,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都是其本质属性,含有“效”的意味。教学本身是有效的,根本无效的教学是不存在的,也不能称之为“教学”,因此,有效教学基于教学概念而言是比较宽泛的。我们常常探讨的“有效教学”实为“高效教学”的意蕴,是一个相对概念。下面在此认识基础上,探讨在课堂教学环境下有效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一、有效教学概念界定的视角
  
  关于有效教学(effctive teaching)的内涵,众多中西方学者作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由我国学者通过对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系统考察发现,西方学者对有效教学的解释可以归纳为目标取向、技能取向和成就取向三种基本取向,并得到这样的结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对有效教学的统一解释,同样,也很难找到一种最佳的界定角度或界定框架。而国内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尚起步不久,其研究情形犹如国外的研究现状那样。目前,对有效教学内涵的界定主要选取了以下四个视角。
  视角一,投入产出。这个角度主要是通过教学时间、教学投入、教学产出来衡量有效教学,并用经济学上效果、效益、效率的概念来解释有效教学。从这个视角来看,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有效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在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内获得了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
  视角二,目标达成。这个视角是以目标为取向来看有效教学,认为有效教学必须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视角三,人本发展。这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点和教师成长角度来看有效教学。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当然,从教师成长角度来看,实施有效教学的还不多。
  视角四,过程转变。这个视角下的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到教学形态的转变过程,强调过程性,即有效教学就是为达成“好教学”的目标而自觉树立先进的教学理想,并通过综合利用一切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使这种教学理想转化为能使师生协调发展、不断超越的教学形态的过程”;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
  以上是界定有效教学比较客观的四个视角,“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选取的视角不同,其概念的界定就有所不同,有些界定采用了多视角的交叉。事实上,有效教学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既是过程,也是结果;既是理念,也是实践;既是理想,也是状态。
   二、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实践活动,但这个活动强调“有效性”,因此,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关键还在于“有效”二字。综合吸纳以往研究成果后认为,有效教学是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有效知识为活动对象,通过师生有效活动方式(先学后教、先教后学、学教生成),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师生各自获得发展的实践活动。其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和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教学是具体的教育形式之一。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性主体,学生是发展性主体,两者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共同达到自我建构,即各自获得发展。在有效教学的各种主客体因素中,学生始终是最中心的,有效教学的内在根据是学生的有效学习㈣。有效知识是针对学生而言的,有效活动方式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教师的发展也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参照,因此,有效教学在体现教育的本质上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2.两个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
  有效教学在目标和价值体现上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围绕这一中心开展的有效教学活动有两个层面,即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并且这两个层面始终是处于耦合状态。在课堂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存在于教师的经验中,是虚与实的耦合;在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师生互动中。师生(含生生)的语言对话、思想碰撞、行为表达等是面对面的交流,是实与实的耦合;在课堂教学引起的教学反思中,师生的反思行为仍然有师生两个层面,他们是互为实虚的耦合。一般情况下,教师层面与学生层面的活动耦合越紧密,教学有效性越强,而决定耦合程度的因素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风格、个性品质等等,是不易确定的多变量关系。
  
  3.四大成效: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有效应
  教学的有效性体现为师生在课堂上获得发展的四大成效,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有效应。有效果即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吻合程度的评价;有效率即指教学产出(教学效果)与教学投入的比或是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有效益即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的价值实现,是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质)以及吻合程度(量)的评价Illl;有效应则是教学活动带给师生教学体验而产生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和获得的教学活动经验,形成了有效教学的价值观的评价。
  
  三、有效教学的三种活动方式
  
  “教学”在实践中的“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行为,或“主体间”行为,如果把教学行为的发生看成一种“力”,则教学活动的推进就是教学动力推动的结果,而教学动力本质上是一种教学合力。是教师工作动力和学生的学习动力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动力。因此,教学行为是主体间作用与反作用的“无间”行为。但从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上的主体意识的先导性来看,教学行为意识产生有先后之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效教学有三种行为方式:先学后教、先教后学、学教生成。
  先学后教是基于学生开展了学习行为后,达到了新的学习高度并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触发教师开展“教”的行为的方式,简言之,是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是“学生需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讲:“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
  先教后学是教师基于学生现有发展区,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引发学生学习行为的方式,“先教”是教师行为意识在前,“后学”是学生行为意识在后,学生紧跟教师的行为意识,即以教促学,以教导学,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有效教学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
  学教生成是指教与学行为互生互促,即时生成,其突出的特征是过程性与平等对话㈣。这种方式包括生成性的学和生成性的教两个方面,它们互为源和流,学生因生成性的教而受启,教师因生成性的学而有变。教师想学生所想,学生思教师所思,二者在动态中相互达到视域的融合。有效教学的学教生成注意与预设的共生,它和预设是相得益彰的统一体。预设与生成兼容兼顾、互动共生,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精彩㈣。
  事实上,以上三种有效教学方式在一堂课中并不独立存在,或说在一堂课中单一地使用其中一种方式的并不多见,它们总是交替出现在课堂中,有效教学也正是因三种方式的恰当运用而有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