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构建有效写作教学活动策略_写作教学有效备课的研究
 

构建有效写作教学活动策略_写作教学有效备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6 03:48:14 影响了:

  语文教学改革近年来虽然取得了成就,但作文教学仍然较为落后,尤其是高中作文教学,一直缺乏科学系统的作文教学体系,作文教学无本可依,无序可循,处于教师头痛,学生怵学的境地。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提出,可谓应时之需。如何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首先在备课上下功夫。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了解学情,有的放矢
  备学生是备好课乃至上好课的前提。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估计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出现困惑,思考怎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思考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如果只是教师的单边活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这种做法就可能是无效的,就是与新课标背道而驰的。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学情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了解到对高中生来说,写作已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对于写作的基础知识已有所掌握,如问卷调查中1―5题,学生基本都能回答上来。说明学生对于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的基本套路还是明白的。写作的基础等级要求,学生基本都能达到,但是在写作的发展等级上学生普遍感到为难。具体问题表现为六个方面:1.系统训练少,写作兴趣不浓。2.首尾不入题目。3.审题立意能力不强,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欠佳。4.语言表达欠佳。5.选材不典型,内容不丰富。6.文章题材失真,缺少创新。为此,我们课题组从文章开头、审题立意、语言表达、内容、情感和创新五个方面作了具体分工,开展写作教学有效性研究。
  二.挖掘教材,指导写作
  教材是丰富的写作源泉,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充分认识教材的重要性,认为课本与写作关系不大,没有充分挖掘教材的写作信息,授课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没有和写作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课文对写作的指导意义,并把它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来考虑。每篇课文的教案设计上,都要有“写作指导”一项,上课时都要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本文对写作的指导意义。如《劝学》一文,对学生如何开头、如何审题构思、语言表达和内容丰富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不是个好儿子》《项脊轩志》中的细节描写在提升语言、丰富内容和抒发真情上,对学生的写作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再如:史铁生《我与地坛》一文,我们围绕“学会感恩,学会从细微之处观察父母对子女表达的情感”入手,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感情点滴,从生活的小事中体会父母之爱,追忆自己对爱的回报经历。进行“爱,伴我同行”的作文训练,引导学生谈父母的无私养育,父母的艰辛付出,交流之后展示优秀例文朱德的《我的母亲》。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学会感恩,而且让学生学会把对父母的爱表达出来,作文做到了有感而发,表达心声。
  三.聚神凝力,宏观调控
  集体备课应该说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多年来一直秉承,发扬。
  1.学期初备课。我们在每学期初,组织教师分年级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备课组长为主,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如:高一上学期完成1-2册授课,写作目标:记叙、描写、抒情。
  2.单元备课。每单元教学前,由备课组长组织教师研究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确定每个单元写作教学目标,安排每篇课文备课的具体主讲人。如:第一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记叙文的开头和立意构思。第二单元的写作目标记叙语言――景物描写。第三单元目标记叙语言――人物描写、抒情。第四单元目标记叙语言――修辞。
  3.课时备课。每位教师都要提前一周备课。每周一3、4节课,实行年级大备课。每个年级的备课组长先把本周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交代一下,接着分年级分别由主讲人把自己所负责的课文的写作指导意义和写作目标以说课的方式讲出来,大家讨论,最后由大组长确定。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认真做好笔记,备课结束后,结合自己的教案作出必要的补充和修改。
  四.统一模式,写作讲评
  每两个周一篇大作文,由一名教师负责拟题,在集体备课上确定。学生写完后,教师批阅。负责教师向每位教师收集优秀范文,打印出来。在集体备课上,教师讨论作文讲评课上学生要探究的问题,一般包括:每篇文章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横向比较哪篇更好?哪篇对自己更有帮助,更易模仿?教师经过讨论,统一认识,写好教案,为下一次作文做好准备。
  总之,要想上好课,必先备好课。做到备课有效化,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和不断探讨,并结合上课后的教学反思,不断修改完善我们的教案,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丰富的经验。
  附:记叙文备课一例:(负责人:侯晓丽)
  写人的记叙文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不同,生活习惯、个人修养、言谈举止也不同,这就是人与人的区别,也就是人物的个性。
  概括来讲,写人物可以从选取生动感人、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入手,也可以用细节进行描写。下面我就以指导一次作文练习为例,具体谈谈记叙文中人物的写法。
  题目:
  请以“我忘不了那双眼睛”为题,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审题:
  1.体裁: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2.主题:人物形象对“我”的作用。
  3.线索:那双眼睛。
  选材:
  首先,我们可以选取生动感人、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要使人物形象丰富、生动,必须借助于典型事件。只有借助于典型事件,才能有机地调整、安排人物描写的各种手法,完整、准确、生动的让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事件的展开中自然地表现出来。
  作为中学生,阅历浅、社会接触面窄,难于找到重大的典型事件,我们要善于从平凡小事件中挖掘人物的闪光点。学过的课文如《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刘和珍君》《我不是个好儿子》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要写好《我忘不了那双眼睛》,要表现人物形象对“我”的作用,就应选取最能表现这一主题的典型事例。
  其次,进行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写好本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描写好“那双”有特色的“眼睛”。鲁迅先生曾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他在《祝福》一文中几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光上带些眼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看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断,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初到鲁镇“顺着眼”表现出祥林嫂安分耐劳;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是祥林嫂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临死之前“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说明此时的祥林嫂在长期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的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已经完全麻木了。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我们学过的文章中不乏对眼睛的刻画。当刘邦在鸿门宴上屡屡遇险,忠诚勇武的樊哙“�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眼光里的愤怒使得“项王按剑而……”;柳永在《雨霖铃》中是这样描写两个依依不舍的恋人的“执手相看眼泪”,泪眼婆娑,眉宇间传达出的是无限依恋与不舍,目光里自有千言万语,无须说一字,而情自在其中;“眼神蒙有一层怅惘的情绪”成就了蒙娜丽莎销魂的美丽。孩子的眼睛清澈明亮,老人的眼睛混浊无光,是经历使然。
  对于本文对人物形象眼睛的刻画,可以从人物形象对“我”的作用展开,可以写激励,如父母、老师、亲人、朋友专门针对“我”的眼神给“我”以鼓励;也可以写启迪,如社会上一些原本与“我”没有直接关系的眼神给“我”的启示;还可以写忧虑,如看到底层贫苦人的眼神时而产生的怜悯;更可以写审美,如天真可爱的孩子美丽清澈的眼神给“我”留下的难忘的印象。
  总之,要写好写人的记叙文,需要做的努力有很多,除了上面所说的技巧之外,还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注意发现生活中独特的“这一个”,积累多了,人物的个性特征自然也就挖掘出来了。
  
  王新安,侯晓丽,语文教师,现居山东荣成。本文编校:王 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