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浅析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特征】选择困难者的特征
 

【浅析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特征】选择困难者的特征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3:38 影响了:

  摘要:本文从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功利性”、升学率、职业类型等方面,深入分析贫困生的就业特征,并通过具体案例,讨论和研究他们的就业心理,就业状况以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江苏省 贫困生 就业特点 对策
  
  “十二五”规划提出:“健全国家资助制度,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在江苏省,高校的“奖、贷、助、减、补”覆盖了全体经济困难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退学的学生几乎没有。对于他们的帮助,除了生活补贴、心理健康等,贫困生最为关心的就是就业和创业问题了。毕竟他们千辛万苦地考上大学,并且埋头苦读三、四年,大多都是为了通过今后激烈的就业竞争来改变自己命运。所以,当我们的经济困难学生面临就业时,他们的就业状况如何?也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一、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上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就业的“功利性”强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率达到100%。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兼职赚钱和刻苦学习通常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毕业后,他们急于为家庭解困,还面临还贷的压力。所以,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毕业后,就会尽快在就业市场找到一份工作,以便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偿还贷款。
  2.升学率低
  升学意味着人力资本的增加,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也可以缓解就业的压力。通常大多数贫困生具备以下特点:学习刻苦,对待个人感情比较理性,奖学金获得者比例较高,但是继续升学的比例很低。比如:读研、专转本,专接本等。而专转本只能考本三院校,学费较高,虽然很多贫困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好,但是他们更多的选择了就业。
  3.职业类型的特点
  美国教授施恩从大量的跟踪调查中总结五种职业锚的类型――技术/职能型、管理型、创造型、安全/稳定型、自主/独立型。从对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两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调查来看,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岗位在技能型方面的偏多。比如:从工职院电子工程系09届毕业生的调研来看,在121名贫困学生中,除有1名学生专转本升学以外,其余120名学生,毕业一年以后,有87名学生在企业担任的是技术型(含操作工)职务,占了�71.9%。�而其他岗位或其他工作的占27.3%。虽然相当多的情况是交叉和动态的,但仍然能得出结论――经济困难学生更适合或者更多就职于技术型的岗位。而由于个人的综合能力不够突出,如:英语的口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情商往往低于智商。由09届毕业生的调研结果来看,在管理型的岗位上的比例很低。
  二、改进方法
  1.政策与择业观的指导
  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人的就业或创业要想成功,都与国家的产业政策是息息相关的。产业政策决定人力资本的投资方向,意味着学校培养产品(学生)的内容和质量。现在我国正处于“十二五”规划的开篇之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时期,更提出了让经济“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苏州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一、二、三级产业协调发展,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把产业政策和国家经济转型,与自己的就业联系起来。如“十二五规划”重点扶持的七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只有在了解这些东西产业以后,我们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方向才能朝正确的方向走,才可能成功。
  除了政策的解读以外,我们还要在择业观上进行指导,引导他们了解自身兴趣和特点,开发自身潜力,通过自我规划,达到自我实现。同时,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业素质。即便是因为经济压力而急于就业的同学,也要先进行一个基本合理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适合的职业,然后从选定的一份较低的职位开始,脚踏实地地工作。
  2.心理辅导和咨询
  (1)就业焦虑。临近就业,毕业生中会较普遍地出现就业焦虑状态。对经济困难学生而言,就业焦虑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如在电子系09届学生中,曾经有一个家庭非常贫困且自身体质较差的女生,性格内向、软弱,在临近实习,就因为承受不住就业的压力,每天以泪洗面。老师和同学们都竭力安慰,帮助她化解压力。工作中尤其要注意:现在的学生信息量大,客观上说,比从前的学生更难“哄”。所以,面对这些学生,需要老师的真诚和坦白。我总是努力让学生明白“贫困不是你的错,你背负了很大经济压力,要化压力为动力,面对现实,积极应对,而不能一味的抱怨。”
  (2)自卑或自负心理。对自卑的学生,我总是对他们说:“人的格局决定了你以后的舞台,心要宽,你的发展空间就大。”对自负的学生,我们应该让他(她)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正确评价自我。如果评价过高,就会产生求职过程中的不切实际,容易遭遇失败,甚至会发生冲突。而这些损伤和内心冲突,将导致不能正常发挥自身的本领和潜能。
  (3)定位不准确,对自身的期望值过高。在很多高校,一些成绩优秀的经济困难学生们往往会成为就业困难人群。在就业中,能够一步到位的很少,尤其是一些原本在校表现很优秀的贫困学生,其中大部分原因是他们的职业定位并不准确。这时,老师的点拨和引导,也许能帮助他们迈过心中的那道坎。让他们意识到“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到彩虹”。
  (4)缩小贫困生与其他学生的文化资本差异。绝大部分的经济困难学生都来自农村。这些来自农村的经济困难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在以城市价值观为主流文化的高校,需要他们不断地调整适应。特别是沟通协调、语言文字表达、组织领导能力等方面的欠缺。现今中国已经到了“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时期,我们也要对农村和城市学生的文化资本差异进行融合与对接,包括文化的对接、生活方式的对接,等等。来自农村的贫困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欠缺还是很明显的。“近年来出现了用人单位淡化专业对口的要求、更看重人才的可塑性的现象。如果学生的综合素质高、基础扎实、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强、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和适应性强,那么他的可塑性就高,后劲就足,就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对于全体经济困难学生,我们更应该从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入手。
  (5)搭建企业与学校建立贫困生的“对口支援”平台。这不仅可以保障部分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也为企业培养人才,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推动贫困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比如:苏州爱默生电动有限公司,在我院设立“爱默生助学金”,每年资助一批资助品学兼优、专业突出的经济困难学生,这种“对口支援”的平台极大地促进了贫困学生的就业。我们要努力营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让经济困难学生经过后天努力得到相应回报,实现和谐就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9.
  [2]钱贵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论.
  [3]胡丽,王爱华.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解析.职业教育研究,2010,10.
  [4]庞波,齐怀峰.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心理状况和就业状况分析.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