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实践探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实践探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

发布时间:2019-01-13 16:09:43 影响了:

  面对新一轮课改,广大思想政治教师积极响应,主动地投入到这场改革中,踩着时代的节拍,紧跟改革的步伐,更新教学理念,重建知识结构,为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而不懈努力。笔者回顾多年的教学工作,总结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大胆而有效的实践尝试,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一、思想政治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敬业爱岗的根本
  
  (一)以德育人、身正为范。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领袖,而不是监工;教师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模仿的榜样;教师应具有慈父般的爱,通过赞扬和激励等正面教育的方式不断鼓励学生”(夸美纽斯语)。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作学生的表率,可以形成巨大的教育力量。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更有力量,如果教师只重言教而不注意身教,即使讲的是正确的,也会变成空洞的说教,失掉教育的力量,甚至令学生感到教师言不由衷。
  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学生行为道德的榜样,是他们学习、效仿的对象,是活的教材。因此,我们必须有真知灼见的政治眼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爱岗敬业的精神、爱生如子的情感、爱校如家的情结,是非明确、爱憎分明。时时都能听到思想政治教师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口碑;处处都能见到他们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身影;事事都能体现他们淡泊名利、乐于奉献、高风亮节的品质。他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三国志・蜀书・先生传第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以智授人、技高为师。
  名师出高徒,“优秀是教出来的”。政治教师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系统、全面、认真地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人代表”的重要思想,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等社会科学知识,还要有地理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现代科学等等自然科学知识。不求精深,但求广博,众采各学科知识之精华,通晓各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课堂上才能旁征博引,随手拈来,娴熟运用。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三)融入课改、更新理念。
  新课改是党和国家审时度势作出的科学决策,是时代的呼唤、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任何人都不能逆流而为。
  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理应走在新课改的前沿,以积极的心态融入新课改的大潮。不能成为新课改的绊脚石,而应成为新课改的促进者和践行者。积极参加各种形式和级别的新课程培训和学习,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更新教学理念,重建知识结构,增强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必须加强自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教学法》、《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的实践智慧》、《学校课程方案的形式与学生选课指导》、《教师心理健康百问百答》、《结构的力量》、《我的教育理想》、《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给教师的20把钥匙》、《说课、听课与评课》……通过学习与培训,加深对新课改的认识,为改革课堂教学、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支撑。同时,教师也在学习中改造了自己、发展了自己、完善了自己。
  
  二、教学艺术水平是思想政治教师自身素质的直接表现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励、唤醒。”要教好思想政治课,提高教学的实效,除了政治教师必须具备的内在素质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课堂教学艺术技巧和水平。
  笔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课堂提问的教学环节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使之趋于成熟,日臻完善。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改革“师问生答”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采用“竞赛提问法”,即将“知识竞赛的规则”运用到课堂提问的教学环节上,对教学的效果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这种方法源于原苏联教育学家斯拉斯捷宁的理论:“竞赛被采用为教育方法,是从这样一个心理事实出发,这就是:企望参加健康竞争,取得优胜的地位,渴求自我肯定,是儿童、少年所固有的最大特点”。
  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竞赛提问法”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成立竞赛小组
  笔者将教学班的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以德才兼备者为组长,并明确其职责。
  分组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1)男女生搭配。
  (2)优困生均衡。
  (3)班干与普通学生相结合。
  (4)内外向性格学生交叉。
  (5)邻近原则。
  (6)自愿组合为主,教师适当微调。
  教师教育学生树立小组集体主义观念和主动积极为本组荣誉争光添彩的思想,这是“竞赛提问法”的基础性工作,是前提条件。
  第二步:建立竞赛制度
  建立竞赛制度是“竞赛提问法”的保障,笔者与学生共同商定下列制度。
  (一)奖励制度
  1.小组集体奖:教者根据各组积分情况,分期中、期末两次奖励。取前n/2组授予“优秀小组奖”称号,发给奖品。
  2.组员优秀奖:教者根据各组成员的个人积分情况每月总结一次。分别取各组中的第1―2名学生为“优秀奖”得主,发给奖状和奖品,且在期中、期末的考试总成绩上另加5―10分。
  3.组员进步奖:教者根据各组成员的个人积分与上月的积分相比较。进步较大的学生授予“进步奖”殊荣,发给奖状和奖品,且在期中、期末考试的总成绩上另加5―10分。
  (二)答题规则
  1.抢答题:教者事先准备好若干问题,说完题目且“开始”后,学生才可以抢答。谁先站起来谁就取得抢答权,回答正确加10分,否则扣10分;违规抢答扣10分;传递信息扣10分。
  2.必答题:教者有计划地指定各组特定人员必须回答的题目,由学生抽签要题,回答正确加10分,否则不得分,不准弃答。
  3.共答题:教者让各组组长抽签要题,经本组成员的讨论、研究、交流、合作,推荐组员回答的题目,回答不完整的,组员可以重答或补答。回答正确的加20分,否则不得分,弃答扣20分。
  4.笔答题:教者提供给各组同样难度较大的题目,各组成员可以进行讨论、交流、合作,在特定的时间内,由特定的组员书写答案的题目,回答正确加20分,否则不得分,弃答扣20分。
  5.自选题:即冒险题。教者事先准备好不同分值的问题(一般分为10―50分),各组根据本组的得分和答题能力,自由地选择题目,回答正确加相应的分数,否则扣相应的分数,可以弃答。
  6.滚动式提问:即“生问生答”。教者与提问组的组长商量,选择何种答题规则。
  第一种:被问人回答正确,提问人与被问人分别加10分,否则扣10分/人;
  第二种:被问人回答正确,提问人扣10分,回答人加10分,否则相反。
  各组机会均等,以此类推,不准弃权。
  7.答记者问:即“生问师答”。各组推荐组员向教师发问,教师回答正确,该组不得分,否则,该组得10分。每组只有一次机会。
  (三)考核制度
  各小组组长每节课都要认真、准确地记好本组同学的得分情况,同时记录好下一组的每节课的总积分,教者每节课都有记录,以便核对与考核。
  实行天天统计,周周小结,月月总结。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考评,及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第三步:操作运行程序
  公开、公正、公平的操作是“竞赛提问法”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明确竞赛的目的不仅仅为了得分、得奖,更重要的是通过“竞赛提问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目的。
  2.教者要努力营造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竞赛氛围。提问要亲切、热情、自然、必要时可以作适当的启发引导。
  3.提问的内容要注意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难易适度,多少适当。
  4.力求提问形式的多样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采用不同的提问类型,做到有的放矢。
  5.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问要有针对性,对学优生可以提较难的问题,对学困生可以降低难度,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得其乐。
  6.提问时间的不确定性,可以集中实施,也可以单独进行,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
  7.标准统一,公正合理,记载正确,反馈及时。
  
  三、“竞赛提问法”让我受益匪浅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我要学”、“我会学”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强化了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意识,提高了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效果。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树立集体荣誉感。闻一多先生曾说:“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自己的学习状况直接影响到集体的荣誉。因此,在活动中,学生们争先恐后、一着不让,主动与人合作与交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全的细胞”。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强和自信,活动中的学生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实现了自我肯定,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这完全符合新课改理念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的学生观。
  (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理解和运用。“竞赛提问法”的问题设置改变了传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模式。学生必须全方位地理解所学内容,才有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有利于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滚动式提问”、“答记者问”等方法,让学生尝试提问者的“滋味”,让教师重温被问者的心理体验,这种换位提问,可以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是师生有效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的师生观。师生双方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宽容,融洽了师生关系,加强了师生情感与知识的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情谊。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自我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实践探讨仍在继续。在以课堂为主阵地的教学改革中,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两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共同作用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朱慕菊,曹志祥.走向未来――转型中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
  [2]赵如云.教好思想政治课.
  [3]罗恩・克拉克.优秀是教出来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