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媒介素养与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
 

[媒介素养与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

发布时间:2019-01-18 03:47:34 影响了:

   [摘要] 和谐校园是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理论基础和依据,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和标准,以校园为载体,高校诸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和谐校园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和实践。其中,提高大学人的媒介素养是构建和谐校园实践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 媒介素养 和谐校园 大学人
  
  和谐校园是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理论基础和依据,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和标准,以校园为载体的、高校诸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构建和谐校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精神的和谐体现,可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真正在思想观念、道德责任、价值取向方面实现和谐。和谐校园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和实践。其中,提高大学人的媒介素养是构建和谐校园实践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媒介时代的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是与社会隔绝的世外桃源,必然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一般无所不在的大众传媒的浸染。伴随着中国传媒业的迅速发展,媒介环境日益复杂,各种信息大量充斥,媒介及其传播的信息对大学人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这就要求每一个大学人必须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谙熟媒介社会的生存法则,否则,就无法适应这个社会。媒介素养是指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它不仅仅包括正确判断和估价媒体信息的意义和作用的能力,还应包括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是当代社会整体文化修养的重要体现,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人的综合素质,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担当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举、必要之举。
  和谐校园与媒介素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媒介素养所具有的平等包容、科学批判、创新实践和人文关怀等品质,与和谐精神所提倡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团结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根本上和方向上是一致的。媒介素养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时代的活力,可以维系和谐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校园面对当代的开放架构,适应大众文化的全面包围、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适应传播环境的复杂多变,为和谐的大学文化注入在时序变迁中吐故纳新、继往开来的生息力量。同时,和谐校园所营造的良好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也为在新形势下营造健康和谐的信息生态环境提供了土壤。
  从生态平衡角度看,高校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内部各群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保持着平衡与发展。所以,建构和谐校园最重要的就是致力于“人和”,要靠全体大学人共同建立和推动。即努力营造管理者关心尊重、热忱服务师生员工,师生员工拥护支持管理者,教师尽责尽力,学生勤奋好学,全校上下是团结祥和、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和谐氛围。而提高全体大学人的媒介素养有益于生成和谐的校园生态。
  一、管理者良好的媒介素养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实现高校稳定和谐发展
  1.管理者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主体和执行者,直接面对学校的具体事务及广大师生,其媒介素养是高校管理者综合素质中的重要部分,影响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体现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形象。从信息层面上看,管理者进行决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广泛收集信息、正确分析信息、及时做出科学判断选择的过程。只有对各种媒介十分熟悉,对信息发布的规律有准确的把握和广泛的了解,才能获取较全面的有效信息;只有依赖于其对媒介语言的了解,对各种媒介符号体系的充分认识,才能更好地对信息进行分析辨别、去伪存真,利用媒介所提供的庞杂又互相矛盾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作为领导者来讲,不仅需要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且要求这种决策是适时的,而要使决策的过程及时、迅速,就必须具有较高的有效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决策者的媒介素养直接影响着管理的全面、科学、正确、高效。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管理者和决策者,除了能够运用新的教育价值观、教育信念与教育思想,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让师生们在和谐、健康、生态的文化氛围中不断进取外,还能够坚持民主和科学决策的原则,充分体现出对全体师生的尊重和信任,并获得师生员工的拥护和支持,构成和谐校园的管理体系。而校园生态系统内部的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稳定有序,无疑能有效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
  2.媒介素养可以帮助管理者解决和谐校园信息生态系统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高校管理者除了对内承担着运用媒介开展理论学习、政治教育、新闻宣传和文化活动的任务,对外还承担着树立和传播高校形象,构建和谐的外部生态环境的任务。大众传媒和校园传媒是信息化时代开展高校管理工作的有效载体,而且这些大小传媒还经常由宣传的观察者、记录者变成了宣传的参与者和协助者。高校管理者作为高校舆论宣传的实施者和指挥者,对媒介在高校宣传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媒介的了解和运用程度,往往直接影响着校园环境的和谐程度。如果缺乏必要的媒介素养,在信息化时代显然是难以胜任角色、完成使命的。
  在高校形象的塑造中,扎实地提高办学水平、特色和质量固然重要,而形象的有效传播也同样不可忽视。高校管理者既是高校形象传播的组织者、实施者,有时也是高校形象的直接代表者,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提高运用媒介进行媒介形象设计和媒介形象传播的基本能力。面对打开校门、走向社会、走向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公平透明、民主管理的时代性要求,高校管理者在处理学校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和谐相处时,一方面,是运用媒介向社会传播各种有利于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在媒介运用上更有技巧和分寸,特别是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一旦媒介应对不当,势必导致高校形象受损。因而,具备较高媒介素养的管理者能为高校赢得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使高校更好地履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功能,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教师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有助于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的理念
  1.拥有良好的媒介素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需要,是教师终身学习的需要,是弘扬教师文化主体性的需要。在海量的媒介信息中,教师能够正确选择并合理利用,增进知识积累,了解前沿信息与研究成果,运用相应的媒介技术进行科学研究或课题调研,并利用网络视频技术实现课程在线观摩,组建群体协作的网络教学科研互动平台,实现教师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学科研的能力与水平。
  教师终身学习强调个体的主动地位,在我国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过程中,一个基本思路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则是使教师借助新的媒介形态,开展主动学习活动的基本前提,以促进终身学习的顺利进行和自我的发展完善。教师所具有的媒介素养,所具有专业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与意识,所具有的反思与批判精神,加之以个人独特的自主性所形成的教育信念和教育智慧,显示出个体文化的品位和人格。而尊重并促成教师个体文化的呈现,正是和谐校园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的理念最好的体现。
  2.在信息化环境下,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将促进校园教育信息生态环境的建设,使信息、人、信息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主体,教师也是教育信息资源最重要的组织者、传播者。如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 需要运用各种媒介技术加工、处理教学信息,进行辅助教学,实现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进,并利用这些媒介技术和理论进行备课、授课以及课余的辅导等,教师媒介素养的提高将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对大学生精神品质的培育,实现促进学生素全面提高质的任务,进而实现师生的和谐发展。和谐校园来自于师生之间的和谐,而师生之间的和谐来自于交流沟通的顺畅。互联网和校园网给师生之间创造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但是这个平台还需要软件环境的营造,还需要师生共同提高自身的网络媒介素养,有技巧地、恰当地使用这个平台。这样,师生交流机会增加,误解就会减少,关系自然就融洽,和谐校园的构建就有了基础。
  3.教师提高媒介素养将更好地体现公平理念,关注弱势学习群体的个体差异,可以使老师能够利用媒介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关心,实现基于网络的教育援助,让每一个学有困难的个体都能及时的获得帮助,进而更好的体现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公平,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所必须的。此外,信息化的推进使得信息借助于校园网络媒介能够很好的传输,教师可以更好更快地获得各种教学管理信息和规章制度,通过媒介实现学生的成绩管理、教学任务查询等,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利用电子学档技术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变化,使教师在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同时,也参与到和谐校园的管理和建设中。
  三、提高大学生应对现代媒介的素质,既符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又对构建和谐校园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最重要的意义是有助于增强他们对信息的判断意识,提高甄别、分析和思辨能力。当代大学生群体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充分地享有媒介资源,其成长也更多地受到了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社会学家将大众传媒列为除家庭、学校、同辈群体以外的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媒介信息或真实或虚假,或全面或片面,或高雅或低俗,或正确或错误。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学会正确对传媒信息进行解读和判断,将会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大学生虽然能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但却不能对信息本身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价。如果大学生具备了较高的媒介素养,他们就可以借助自己的媒介知识,通过分析信息出处的权威性高低,寻找其他媒体进行印证,根据自己的媒介经验进行比较等方式,对所接受的信息做出较为客观的判断。而这种判断的过程正是他们进行理性思维的过程,有了这样一个缓冲的区域,就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面对媒体时的非理性行为。
  2.媒介素养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媒介的使用意识,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每一个公众个体,既是信息的消费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在大学文化熏陶下,大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大大提高,民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和自觉。在校园里,他们参与监督、参与管理,以主人翁的姿态要求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采纳他们对学校的建议;在校园以外,他们强烈地关注社会的每一个变化,也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本群体的社会诉求。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并不善于使用媒体话语权,有时通过媒体表达的个人意见偏激、片面,有时放弃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而投向他们认为自由的网络等新媒介。如果大学生能够提高媒介素养,那么他们的媒介使用能力将大幅提高,这种能力伴随着强烈的媒介诉求,无疑将大大促进和谐舆论的形成,为和谐校园提供稳定的环境保障。
  3.媒介素养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任务。首先,大众媒介对大学生的心理和社会交往产生了冲击,出现了人格发展不平衡现象。大众媒介通过替代物或符号把面对面的传统人际沟通转变为人与媒体的交流,这种脱离主体而存在的交流模式导致社会交往的“二律背反定律”:即在拉近个体之间的距离时,使个体被中介隔离,无法传递表情、动作和姿势等蕴涵的丰富情感,从而造成人际关系和情感的冷漠,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甚至造成情感和心理错位。这不仅影响了个体在继续社会化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而且容易使个体形成孤独、焦虑、忧郁等不良心态。心为人之本,和谐始于心。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校园和谐的精神保证。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客观、科学地认识传媒的特点及其影响,有效地缓解或避免心理伤害,能够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其次,大学生对传媒道德规范的认知还比较模糊,对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知识产权、网络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不甚了解,虽对利用媒体进行不良信息传播、侵权盗版等行为有认知,但自律意识较薄弱,媒介道德水平不够高;在传媒认知和批评方面,大学生对传媒的商业属性有较清醒的认识,并对不良信息有一定的抵制能力,但对传媒较为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这会使有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偏离和行为失范。媒介技术的日新月异已经让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通过这项教育,不仅可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媒介使用效率,服务他们的成长成材,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通晓信息传播的政策法规和道德规范,抵御不良影响与侵袭,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对于缓解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压力,构建文明、健康的和谐校园大有裨益。
  总之,提高全体大学人的媒介素养有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校园信息生态系统,优化高校人文生态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有利于大学人个体的身心健康和事业的成功,感受做人的价值和尊严,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一切有利于高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使高校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使高校在管理者、教师、学生的相互交往、相互对话、相互激励、共生共长中,构建起人与人、人与校园环境、人与社会等诸多要素之间协调稳定、相互依存、健康发展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德]汉斯•萨克塞.生态哲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
  [2]余谋昌.生态文化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3]王凤侠.高校教学管理者媒介素养需求分析与培养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陈卫东.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06).
  [5]生奇志,展成.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媒介素养教育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6]陈羽.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及对策[J].成功(教育),2008,(0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