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让朗读回归语文课堂_让朗朗的读书声回归语文课堂
 

让朗读回归语文课堂_让朗朗的读书声回归语文课堂

发布时间:2019-02-05 04:04:20 影响了:

  摘要:目前,中学语文课上琅琅的读书声越来越少。笔者呼吁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语文朗读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方法,如坚守早读课、坚持范读、提供优美的朗读材料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朗读 中学语文 回归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基本模式,是阅读教学过程中一条常用的教学线索,也是一种灵动多姿的教学细节。朗读不仅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穿插,它是让学生得到充分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手法。成功的朗读教学一定是层次非常细腻,过程非常生动,形式非常活泼的。反过来说,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不是完美的语文课。
  可如今,我们常会发现语文课上的朗读越来越稀缺,学生越来越懒于开口。笔者试图根据这一现状浅析原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改变现状的方法,使得琅琅的读书声回归语文课堂。
  一、对于朗读减少原因的分析
  1.学校层面:不少学校为考试升学压力所逼,把早读课分给政治、历史,甚至物理、化学,让学生背化学、物理公式,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早读课。
  2.教师层面:语文教师也没重视朗读,设计教学过程中,朗读有时粗粗带过,浮光掠影,有时干脆省掉。多数教师仍把课堂时间用于分析词句结构、主题线索、写作特点。
  3.学生层面:学生普遍认为:现在竞争这么激烈,自己在考试中能得高分就行,将来能考上大学才是最重要、最实在的。
  总之,受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功利心态比较严重,直接带来学校领导不重视、语文教师不重视、学生不重视的局面。语文朗读的地位可想而知。
  二、对此现状的应对策略
  1.教师要转变理念
  作为语文教师,教学要切合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课堂上的朗读是培养语感、形成阅读能力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是教学改革和教师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语文教师重视朗读,认识到朗读对语文考试乃至更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并将之渗透于整个语文教学中。
  2.想办法激发学生兴趣
  (1)创设情境,如配乐朗诵,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故都的秋》一般可配上《秋日私语》;李清照的《声声慢》配上邓丽君演唱的《月满西楼》,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采取多种朗读方式。朗读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指名读,可以按学号读,可以单读,可以齐读,可以分小组读,可以分男女读,可以分角色读,可以师生共读。
  3.坚守住早读阵地
  有研究表明,早晨是人一天中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早读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开始时,学生很不习惯开口读。于是,早读开始时,我和学生一起拿起书,大声朗读起来,起初应和的人很少,教室里由一片安静渐渐有了小小的读书声,我边鼓励边要求,“声音再大点!”终成一片琅琅的读书声。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写到:朗读让我领悟了老师以前讲过却不明白的道理。有的学生写到:早读课上用力地吼上一会,赶跑了我的瞌睡虫,还让我有了文学家的气质。有的学生写到:朗读了一段时间后,我发觉我的语感强了很多,做起题来顺畅了……当朗读能带给学生愉悦和成功感时,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4.坚持范读引领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要比放某些现成的朗读课件好得多,会给学生以切身的感染及深刻的感受!笔者有一次在苏州市图书馆听钱理群教授讲关于鲁迅的作品,忘记从哪里开始引入《纪念刘和珍君》,不知不觉,钱教授就在深情地朗诵“……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朗诵完,全场出奇平静,而后是一阵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幕至今让我念念不忘,回味无穷。
  5.留出朗读机会
  有人说:“一次成功的朗读,胜过一百次蹩脚的分析”,这是很有道理的。晨读课就要让学生读,放声读,有感情地读。课堂45分钟内,教师也要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适时地留出时间让学生读。多次反复地读,让学生自己感悟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而不是口若悬河的满堂灌,这对学生终身学习的作用是巨大的。诵读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含英咀华的过程。
  6.提供诵读材料
  我们手边有很多供诵读的材料,我们语文教师要做有心人,注意收集整理。我们课本上的文学作品,模拟试卷中的精彩时文,再加上《读者》《时文精粹》《意林》等杂志报刊中的短小精美的文章,都是上好的朗读材料,可以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读,抑扬顿挫地读,读中思,思中读,在读书思索中加强体味,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7.指导朗读技法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朗读时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精神饱满,眼到心到,要强调“准”字;把握停顿,读好重音;感情朗读,读准语气,把握语速和语调。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
  朗读是传统的优秀教学法。只有当学生所读的东西烂熟于心,则其词语、佳句、章法、思想、韵律等都会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素养,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会大大提高。多朗读能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能起到重要作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多么美好的一种意境啊!何时才能让琅琅的读书声响彻校园呢?我们共同期待着!
  
  参考文献:
  [1] 吴晓香.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出路.内蒙古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刘占泉.语文教学的反思及建议.语文教学通讯,2008(1).
  [3] 申丽燕.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09(9).
  (责编 潘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