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走出你的心理误区【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写作心理误区】
 

走出你的心理误区【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写作心理误区】

发布时间:2019-01-21 04:14:06 影响了:

  摘要:学生写作的心理误区有五种。写作教学应针对学生心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消除学生的心理误区,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写作;心理误区;对策   
  许多大学语文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学生从小学就开始进行作文训练,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尽如人意,其作文“少、慢、差、乱”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即使在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中也有不少词法不通、逻辑混乱的句子。一个大学生连一篇像样的文章都写不出,这不能不令人深思: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就是学生的心理误区。它就像沼泽地一样挡住了学生思维的前进和发展,作为大学语文教师有必要认识、研究这些心理误区,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学生写作时的几种心理误区
  
   1.畏难心理
  学生之所以对作文存有畏难心理,在于作文具有不易把握性。写作中的审题、构思、写法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这次作文审题正确,下次不见得就能正确把握;这次作文合自己的路子而写起来得心应手,下次作文也可能没有灵感而下笔艰难;这次作文得高分,下次作文则有可能得低分。同一篇作文,不同教师的评分标准也不尽相同,所给出的分数差别有时很大。有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作文水平究竟有多高,费了很大劲好不容易写出来了,却被教师判为文不对题,或只得一个比较低的分数,以后碰到类似的材料或题目就难免心里发怵。
  中学阶段在升学压力下,学生课业负担很重,极少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阅读量少、知识积累少、语感差、语言表达水平不高,这会使部分学生写作时力不从心。有的学生连组织一篇文章都感到困难,更不用说写好文章了。一些测试卷的作文材料和题目不易理解,学生稍不留意,就会审错题。因此,这些学生未写作文,心里先怯三分。畏难心理使得部分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极大地影响了写作水平的提高。
  2.懒惰心理
  作文水平的提高,非短期内所能实现,而需要长期的写作训练。作文训练耗时多,见效慢,使得许多学生对作文的热情减退,懒惰、懈怠心理随之产生。懒惰、懈怠心理的具体表现为:一是不愿在审题上花费时间和精力。有些学生不愿对作文材料和题目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在他们看来审题是否正确都是无所谓的,反正老师还要讲评。有的学生不愿动脑筋,干脆向老师和同学询问题意,以免去审题之苦。二是不愿认真修改文章。有些学生极少修改文章,不在乎事例是否运用得当,文章有病句和错别字也懒得修改,而是交由老师修改。三是不愿做积累素材和选择材料的工作。一般来说,写文章要积累素材、选择材料,而部分学生不愿做这方面的准备,写作时凭空想象、胡编乱造。四是不按时交作文。一些学生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能拖则拖,有的学生则干脆不交作文。有懒惰心理的学生,缺乏动力,缺乏韧劲,写作水平难以提高。
  3.依赖心理
  一是依赖老师。有的学生写作文前就等着老师点明题意、指引思路,甚至要由老师设计层次结构。二是依赖范文。优秀作文精心模仿,精彩语句摘摘抄抄,离开了范文就寸步难行,作文课上恍恍惚惚不知写什么、怎么写,写作课变成了有些学生的“受罪课”。三是依赖网络。有的学生习惯在网上查资料,甚至直接将网上的文章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作文。长期下去,学生思路阻塞、思维僵化、灵感枯竭,写作水平怎能提高?
  学生依赖心理的形成与教师长期僵化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死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有直接的关系。不消除这种不良心理,就无法开启学生的心智,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也就无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改变这一心理必须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入手。
  4.侥幸心理
  作文在大学语文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值,使得学生不敢掉以轻心。对作文既不敢轻视,又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部分学生便心存侥幸走捷径,走捷径的方式是抄袭范文,弄来几本作文书,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将范文改头换面后炮制出一篇文章。一些学生用此法“写”出的文章有时得分还不低,便以为找到了窍门而乐此不疲。在他们看来,抄袭他人文章比自己构思轻松得多,教师也未必能发现。在这种侥幸心理的支配下,抄袭范文成了某些学生的家常便饭。学生抄袭范文多了,思考少了,抒发真情实感也少了,不愿再下苦工夫,从而助长了他们投机取巧的坏习气。
  5.幼稚心理
  有的学生写作文翻来覆去就是同样的几个人、几件事,从小学写到高中再到大学几乎没有变化,写人无外乎父母、老师、同学,写事一般都是发生在学校或家里,写作文总向童年要素材,小学和初中惯用的事例到了大学仍反复地使用。对人的观察停留在表面,对事物的认识停留于表层,语言还是“娃娃腔”,去除不了小学生作文的稚气。缺乏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认识,造成文章内容肤浅,缺乏深度,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而言之,以上几种心理误区对学生写作乃至品质培养都是有害的,大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影响学生写作的心理因素,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去查找原因,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从教学方面看,作文教学围绕着升学考试来进行,学生写作文的终极目标就是应试,功利性太强是重要的原因。教师在作文指导方面,考虑得比较多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容易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心理的成长。
  
  二、引导学生走出写作心理误区的对策
  
  1.作文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尽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
  不消除心理误区,学生的写作水平就难以提高。要消除心理误区、提高写作水平,就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写作素质的培养,改进作文教学方式,唤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重在引导,把握好大方向,不必限制过多、过死,以免学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任何形式的作文教学都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发挥想象。这样,作文教学就会受学生欢迎,对消除学生的心理误区也有利。
  比如,让学生写周记,不限体裁,不限内容,字数也不严格要求,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出真情实感,用不着抄袭范文。对这种练习,学生会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写作内容有学习心得、读书看报体会、影视观后感、生活记事、旅途见闻、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抨击等,少则六七百字,多则上千字。学生说,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和感受,容易下笔,感情发自内心,想什么就写什么,不受限制,可以自由发挥。
  2.指导学生积累素材,传授写作方法
  有的学生不会或不善于积累材料,写作文时心中空空,下笔自然难以成文。写作的基本方法掌握不好,写好文章自是天方夜谭。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材料缺乏症,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技巧和写作的方法。比如,用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关注新闻事件,及时记录新鲜的典型事例,从报刊上摘录典型事例;摘抄语言优美的精彩文段,培养语感;仿写语句或语段,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模仿优秀作文,训练谋篇布局的技巧。
  3.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
  首先,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文学、历史、哲学各科知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积极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培养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训练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视野扩大了,心胸开阔了,思想活跃了,认识深刻了,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会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
  总之,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提供宽松的写作空间,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积累素材,让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发挥,抒发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责编:赵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